本地资讯

广州拟发布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来源: 日期:2011-03-01 15 【字体: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提出未来10年广州将建成国际人才港,为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和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人才规划纲要》是广州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这是一个全新的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具有以下八大亮点。

  亮点1新定位:建设“国际人才港”

  《人才规划纲要》提出,面向2020年,广州人才发展的总体定位是:面向全球汇聚各类优秀人才,培养造就数量规模大、结构层次高、整体素质优、创新能力强的国际化人才队伍,确立广州在国际和区域人才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建设成为辐射华南、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国际人才港。打造国际人才港是广州为适应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综合门户城市、区域教育文化中心和国际大都市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要建成国际人才港,就是要以世界一流、联通内外的空港、海港、信息港为基础,全面加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内主要经济圈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和科技合作,大力建设汇聚全球人才的“人才国际航线”和辐射内地的“人才内陆航线”,逐步确立广州作为国际性经济、科技、文化和人才交流中心的地位,使广州成为东南亚乃至全球重要的高端人才集聚辐射中心;就是要加大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建设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就是要集聚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打造集知识生产、传播、运用和营销于一体的知识创新区,使广州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

  亮点2新目标:人才总量增加到404万

  《人才规划纲要》提出,未来10年,广州市人才资源总量将保持持续增长,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资源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才总量将从2008年的185.5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404万人,增长118%。《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人才素质全面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目标:到2020年,广州市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将达到4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3%,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5万人。人才的产业布局、层次、类型等结构更加合理。

  《人才规划纲要》还提出,到2020年,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8万人,形成国际化高端人才聚集中心。全社会研究和开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5%,人才贡献率达到45%。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广州将最终建成“国际人才港”。广州未来发展将不再依靠廉价劳动力红利,而是依靠人才带来的红利。

  亮点3新机制:专项资金保证优先投入

  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要在人才优先投入上有新突破。《人才规划纲要》提出,未来10年,我市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发展投入,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市、区(县级市)要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体系,保障人才发展重大项目的实施。市高层次人才专项扶持资金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亮点4新举措:人才开发国际化

  人才国际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为体现“国际”这一定位,《人才规划纲要》专门以较大篇幅阐述了广州提升人才队伍国际化程度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未来10年广州市人才开发国际化的一系列新举措,主要包括:实施“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到2020年,累计再吸引5万名在海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或在国际知名企业、院校机构担任专业技术职位、管理职务的海外留学人员来穗创新创业;组织广州各主要用人单位定期和不定期赴海外举办高层次人才专场招聘会;扎实推进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抓紧建立15—20个市级人才基地;加强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实现个性化和“一站式”服务;实施更加开放灵活的柔性引才战略,通过项目或课题合作、实验室开放、担任技术顾问、兼职、访问交流等形式吸引海内外人才来广州进行期限灵活的工作,等等。

  亮点5新尝试:建设“国际人才特区”

  人才特区“特”在哪?怎样建设人才特区?广州将按照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高端产业、提供高端服务和建设高品质生活环境的“四高战略”,在人才投入、人才环境、人才机制等方面实行特殊政策、特优支持、特别机制,大力创建人才特区。前期将以中新知识城建设项目为重要载体,支持其率先开展“国际人才特区”试点工作,推进人才管理综合改革试验,建立与国际科研惯例接轨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机制,加快推进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和工作创新,将中新知识城建成中国自主创新的先行区、汇聚全球精英的人才高地。未来广州还将逐步把“人才特区”工作扩大到广州科学城、广州大学城、天河智慧城等地,最终形成广州行政区域内集知识生产、传播、运用和营销于一体的若干知识创新区。

  亮点6新课题: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

  从世界范围的实践经验来看,人才服务业属于朝阳产业,大凡人才竞争力强的地区和城市,都有非常发达的人才服务业。截至目前,广州地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937家,已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覆盖全社会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成熟程度、从业人员与行业规模位居全省首位,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均有重要影响力。《人才规划纲要》提出要从加大人才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公共服务模式、发挥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和改善和创新政府人才服务等方面加强人才服务业。特别是提出了加强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对人才服务业的扶持、充分发挥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国际著名人力资源企业在广州开展人才服务、加快在环天河体育中心一带规划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人才服务业商圈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强调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的重要性,这是广州人才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特色。

  亮点7新领域:强化区域人才合作

  关于加强区域人才合作,国家、省人才规划均对此提出了原则要求。《人才规划纲要》对此进行了深化和延展,提出广州要与佛山共享人才资源,要大力推进珠三角九个城市人才发展一体化进程。随着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的建成,珠三角九城市将进入一小时交通圈,为人才一体化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珠三角九城市共享人才将变成现实。港澳台特别是香港在人才国际化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纲要提出要深化穗港人才合作,加大对香港地区人才的柔性引进力度,鼓励香港人才来广州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充分利用穗港澳一小时交通圈形成后出现的同城化效应,积极推动与港澳地区人员往来便利化,优化144小时便利签证,争取国家支持进一步简化广州户籍居民到港澳的出入境手续和到港澳的外籍人士进入广州的手续。探索建立南沙穗港澳合作示范区,积极引进港澳优质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促进三地高校合作办学,拓展研究生办学项目,联合开展博士后研究和创新工作。积极吸引台湾金融、物流、旅游、知识产权等高端服务业专门人才来穗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亮点8新设想:打造国际人才交流平台

  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简称“留交会”)自创办以来,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3届,现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开办时间最长、在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留学人才与科技信息交流平台。作为留交会的发源地和历届办会所在地,广州已经成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服务的第一站。

  《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办好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将留交会打造成中国最著名和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人才交流平台。提出通过与我驻外使(领)馆、留学人员社团和海外著名猎头公司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聘请专、兼职引智专员,在留学人员集中的重点城市、区域建立“接触广州”人才联络站(海外人才工作站)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展海外人才联系渠道,逐步形成全球性人才引进工作网络。

  1.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

  用5到10年时间,面向海内外并重点面向海外,引进扶持3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来我市创业发展。

  2.“羊城学者”特聘岗位计划

  面向全市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择优设立20-50个“羊城学者”特聘岗位,吸引遴选中青年优秀学术人才、技术研发尖子,加快培养造就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

  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围绕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提升我市企业国际竞争力,依托知名跨国公司、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其他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骨干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轮训,提高战略管理和跨文化经营管理能力。

  4.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重点培养高等院校的教学骨干,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才。系统培养中小学校长,造就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及教育理念的教育家。

  5.医疗卫生人才保障工程

  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围绕重大疾病预防诊治、医学科技创新、中医药现代化等领域培养造就医学杰出骨干人才。

  6.文化艺术名家工程

  围绕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加快培养造就一批造诣高深、德艺双馨的文学创作、艺术编导、新闻、项目策划、美术、音乐、文物博览和动漫创意等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人才,使我市成为文化艺术名家荟萃之城。

  7.社科智库和理论大家工程

  实施理论大家培育工程,力争到2015年培育20名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社科专家,力争到2020年培育10名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科理论大家。

  8.青年英才推进计划

  面向广州地区高校选拔资助一流学生到国外一流大学深造攻读博士学位,着眼于人才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加快培养造就未来我市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国际化管理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9.高技能人才精工工程

  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职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到2020年,知识型技能人才占高技能人才总量的10%,涌现出一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

  10.农村实用人才星农工程

  组建农民企业家协会,每年选择100名左右的农民企业家进行针对性培训,到2020年,累计资助培养1000名农民企业家。

  11.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

  设立“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每年扶持100项左右具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网址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05 GZBI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州生物工程中心 广州市人民政府生物医药工作组
粤ICP备161010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