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广东科技奖励凸显5大亮点
来源:科技日报 日期:2011-04-21 08 【字体: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为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和南方医科大学侯凡凡院士颁发201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任小喜摄

     4月11日,201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在广州揭晓。广东省科技奖评审委员会主任、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总结、分析本年度广东科技奖评选情况时指出,这些获奖成果,突出反映了当前广东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5大亮点: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突出。2008年以来,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3年稳居全国第二,其中企业的创新绩效和创新能力指标一直名列前茅。本年度260项获奖成果中,由企业独立承担或参与完成的项目共154项,占获奖项目的59.2%,其中企业以第一完成单位完成的项目共108项,占企业获奖项目的70.1%。这些获奖项目涵盖了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和生物制药等技术领域,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达166.6亿元。获奖企业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53项,占获奖项目发明专利授权的74.9%,这些成果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十一五”期间,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年均增长20.1%,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冲上3万亿元;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2.0%,2010年突破1.2万亿元,促进了广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度,以企业为第一完成单位完成的108项获奖成果中,高新技术企业完成的有62项,占57.4%,促进了高端电子信息、LED、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由其它企业完成的项目,也都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所取得的成果。例如,由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四元杂交的种猪新品系选育与产业化应用》一等奖项目,采用配套系育种理念,建立BLUP的种猪遗传评估方法结合分子标记技术,改变传统三元杂交生产模式,培育出四个种猪专门化品系,形成华农温氏猪配套系Ⅰ号,获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2个原种猪场得到认证,肉猪新产品获广东省名牌产品,近三年累计新增利润7.3亿,节支2.1亿,经济效益显著。

     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效益显著。“十一五”期间,广东联合国家有关部委开创了“三部两院一省”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新局面,来自全国64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万多名专家、教授来粤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实施合作项目1.5万多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在本年度的获奖成果中,产学研合作完成的达67项,共获得授权专利198项,其中发明专利113项,累计新增利润66.4亿元,新增税收9.1亿元,节支16.3亿元。例如,由华南理工大学和有关企业完成的《塑料短热机械历程塑化加工技术及装备》项目,率先提出了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输运新机理,研制出由定子、转子轴及叶片组成的无螺杆塑化挤压系统,比传统单螺杆塑化挤压系统轴向长度缩短了50%以上、比能耗可降低30%左右,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近三年实现新增利润1.93亿元、新增税收4838.2万元、创收外汇1155.65万美元,节支总额6139万元。

     优秀青年科学家迅速成长。本年度获奖项目中,第一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7岁,一等奖项目中第一完成人年龄最小的为37岁。如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完成的《智能移动分组核心网》一等奖项目,研究团队平均年龄为35岁,其中第一完成人年龄为37岁。该项目建立了可视化、可管理、可盈利的技术方案和产品,实现了对网络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项,产品应用于多个国家的通讯系统中,近三年累计实现新增利润6.1亿元人民币,新增税收9163万元人民币,创收外汇1.66亿美元。

     科技创新更加注重服务社会民生。“十一五”期间,广东科技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关心百姓需求,在食品与水源安全、社会安全与防灾减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医药健康等领域进行科技攻关,取得新突破新成果,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保障社会安全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2010年获奖项目中,属于农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和社会公共安全类项目共151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58%,其中在29项一等奖成果中,属于节能环保和食品安全等关系社会民生的项目达19项。这些项目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92项,新增利润57亿元,节支30亿元,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了和谐社会与幸福广东的建设。例如,由南方医科大学姜泊教授完成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及血管生成、凋亡相关分子机制研究》一等奖项目,开展了从结直肠癌早诊早治到相关基础理论的系列研究,证实了结直肠癌中血管生成、凋亡和分化相关的重要基因HGFK1、PUMA等的调控新机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系统的内镜—病理诊断方法,首次开展社区结直肠癌的筛查工作,建立高危人群队列并进行追踪随访,对内镜下微创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系统分析及对比追踪研究。该成果已在省内外数十家医院推广使用,有效提高早期结直肠病变的检出率和内镜下微创治疗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家庭负担,也减少了整个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该项目发表系列论文46篇, SCI收录论文7篇,最高影响因子12.38,并培养了博士、硕士25人,博士后3人。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网址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05 GZBI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州生物工程中心 广州市人民政府生物医药工作组
粤ICP备161010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