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广东研制地贫基因芯片 有了首家“移动医院”
来源:南方日报 日期:2011-10-12 07 【字体:
    广东公共卫生两大重点工程即将启用!记者昨天从广东省卫生厅获悉,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应急大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新院已经完成基本建设,年底前投入使用。

  记者独家探营其“秘密武器”发现,省二医正在组建全省首家“移动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刚刚研制出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芯片,将大大提升我省卫生应急、妇幼保健的水平。

  “车轮上的医院”:

  可在灾区紧急手术

  走进位于广州赤岗的省二人民医院,一栋20层的新应急大楼巍然矗立。这是省政府2007年拨款2亿元建设,近日基本竣工。

  大楼设有停机坪

  “我们的特色是平急结合。”院长田军章介绍,应急大楼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平时作为外科住院大楼使用,设置500张病床,应急状态下可设置200张病床。隔离病房设立物品传递窗口,实现洁污分流,避免发生院内感染。大楼还设停机坪,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协调有关部门出动直升机运送伤员。

  在二楼的应急平台指挥中心,记者见到了一面大屏幕,正在显示医院救护车出动的场景。原来,该院配备了7台数字化救护车,车上装配一个视频传讯系统、一个数字化生命支持系统,可实时将车外道路场景和病人的脉搏、血压、呼吸等数据传回这个大屏幕。这样前后联动,院内专家能及时给前线医生提供指导,使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无缝对接,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高效的救治。“下一步,我们还要通过省应急办,将地震、气象、交通、120等部门指挥平台的信息接进来,一旦出现灾难,就可远程指挥医疗救援。”

  10辆车组成“移动医院”

  “我们的秘密武器,还在后头呢!这个移动医院,也叫做车轮上的医院,可展开50张床位进行救治。”田军章指着电脑屏幕介绍,这是华南地区首家移动医院,由卫生部拨款999万元组建,下月可配置到位。

  移动医院由10辆车组成,包括小型移动指挥车、突击前出车、门诊车、手术车、医技车、药品器械保障车、生活保障车、宿营车、供电车、供水车、组合式帐篷医疗单元。其中,突击前出车相当于“侦察车”,快速到达现场、侦查情况、反馈信息。在医技车上,能做伤病员的X光、彩超检查。手术车上,可独立完成断指(肢)再植、骨折内固定及妇科接生等手术。

  “生活保障车也很关键,带厨房、淋浴和厕所功能,能满足60人用餐和8人居住。供水车除了储水,还有净水系统,确保队员们在灾区能喝上干净的水。”他说,移动医院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完全自我保障,避免出现以往灾区物资紧缺、通讯中断,医疗队员“救灾不成反成灾民”的尴尬处境。

  60人医疗队随时待命

  “我们前身是部队医院,多年来一直保持军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传统。”田军章感慨地说,医院原来是解放军第一七七医院,近20多年有三次飞跃:第一次是1998年脱下军装,整体移交地方;第二次是由于在抗击“非典”战役中的突出表现,2004年挂牌成为省第二人民医院,定位为省级应急医院;第三次就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后,树立“大应急”理念,成为卫生部指定的全国6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之一,跻身“国家队”。

  这几年,省二医专门训练了一支60人的应急医疗队,改变以往灾害事故中单一的医疗救援模式,涵盖医技、护理、心理、工程和行政管理等多专业。从汶川大地震到“凡亚比”台风救援,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田军章表示,广东是第一人口大省,濒临南海,地处地震活跃带,台风、旱灾、传染病等灾害不断,据专家统计,每年因灾损失高达200亿元以上。希望政府继续加大投入,完善省、区域、地市、县四级应急医疗卫生救援体系。

  妇幼保健:告别“蜗居”,鸟枪换炮!

  近日,国务院妇儿工委“两纲”评估检查组到粤考察,赞扬广东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这“两率”十年降幅全国第一。两个简单的数字变化,关系着千万家庭的幸福,折射出广东妇幼保健事业的巨大跨越。

  辐射广佛地区

  省妇儿工委主任、副省长雷于蓝说,这里面应该记省妇幼保健院一功。作为全省妇幼保健龙头,省妇幼保健院下月将迎来番禺新院的开业庆典,病床数将跃居1000张,大大提升服务能力。

  “我们很快就鸟枪换炮啦!”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张小庄昨天带着笔者提前逛了一圈番禺新院。他们的老医院“蜗居”在广州火车站旁边,停车困难,病房拥挤。而这个位于番禺南村、毗邻广州火车南站的新院,占地130亩,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耗资4.8亿元,按园林化、低层化、智能化及节能环保化的原则建设,辐射广佛地区。

  一走进医院大门,绿草组成“母亲安全儿童健康”字样,营造出温馨气息。张小庄说:“我们种植的多是母子树,一大一小,还专门移植了三棵几百年树龄的菩提树。”医院大堂宽敞明亮,每一层楼都装饰了动漫卡通图画,非常符合儿童趣味。在门诊与住院楼之间的长廊,还专门布置了《三字经》的卡通图片体现“寓教于养”的理念。

  全省建立危重新生儿主动转运网络

  “这些年来,我们在履行政府赋予的公益性职责的前提下,取得了自身的长足发展。”让张小庄高兴的是,最近国务院妇儿工委“两纲”评估检查组到广东考察,赞扬广东“两率”降幅全国第一——婴儿死亡率从2000年的千分之16.77下降到2010年的千分之4.83,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十万分之31.47下降到2010年的十万分之13.14。

  这里面有省妇幼的贡献。该院在全省建立了危重新生儿主动转运网络,覆盖105个基层医院,又设23个分中心,每年平均抢救危重新生儿近3万例,抢救成功率96.70%。根据专家评估,网络、分中心的建设对全省新生儿死亡率下降的贡献率为16.2%。

  这十年来,该院组织专家下乡培训、邀请基层骨干上来进修,相当于把全省妇幼系统2.67万名医技人员轮训一遍,重点培训了2000多个技术骨干。他们帮扶了河源、大埔、博罗等多家山区妇幼保健院。像博罗县妇幼保健院前几年业务收入才400多万元,省妇幼保健院多次派专家下去驻点,帮建起该县首个新生儿重症救治中心,当地重症患儿抢救不用再长途跋涉了,县域内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医院业务收入也上升到5000多万元。

  粤8人就有1个携带地贫基因

  “两率”下降了,张小庄又瞄上了一个新的“敌人”——新生儿出生缺陷。近年,随着诊疗技术水平提高、基层医院网络完善,全国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现率不断提高,广东也跃升到万分之270。

  广东的监测数据反映:新生儿出生缺陷中,发病率第一位的是先天性心脏病,第二位就是两广高发的地方病——地中海贫血。广东每年约诞生1万名地贫患儿,其中约1000个是重症患儿,需要持续输血治疗,治疗费用高昂,但很少能活过20多岁的,往往人财两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省妇幼保健院与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程京院士合作,成功研制出地贫的基因筛查检测芯片。目前常见的地贫基因试剂盒检测程序繁琐,有20多个步骤是人工操作,而且受技术、设备限制,县级医院无法开展。而这个新的地贫芯片可大批量做检测,医院一天检测量可从目前的100个标本上升到上万个,每人检测费用只有200多元。

  省妇幼的产前诊断专家算了一笔账:广东约有13%的人携带地贫基因,也就是8个人就有1个有潜伏发病的可能。如果夫妇两人均携带地贫基因,所生孩子有1/4的几率是重型地贫患者。希望能借鉴国外经验,利用全省妇幼保健网络,给育龄夫妇做地贫基因筛查,建立健康档案,指导婚孕,发现重症胎儿及时处理。根据初步估算,一年全省投入约3800万元,坚持十年,将大大降低重症地贫发病率,造福几代人。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网址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05 GZBI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州生物工程中心 广州市人民政府生物医药工作组
粤ICP备161010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