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中山十大人才工程构筑珠江西岸人才福地
来源:南方日报 日期:2011-10-20 12 【字体:

  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左)为市首届创新型科技人才突出贡献奖、爱才重才奖和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获奖者颁奖。

明阳风电技术人员正在检测设备。

克里斯蒂安·山多夫教授。

  昨日,中山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出台《中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大力推进10大人才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将中山打造成为珠三角西岸的产业高地和人才福地。

  在加快转型升级、探路幸福广东的路上,中山自此大力谋求全新的人才战略。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目前中山正按汪洋书记的指示,探索一条与珠三角东岸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未来五年,中山明确了要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新能源、半导体照明、新型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等新兴产业,现代产业体系雏形初现。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表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人才工作要升级。为此,从今年3月开始,中山就在全市开展深入调研,制定了中山人才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首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按照规划,中山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市人才总量达到68万,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达到1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1%。谋求人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幸福蜕变。

  《纲要》指出,中山将全力推进10项重大人才工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人才。

  首先是实施人才工作品牌开发工程,用5—10年时间,打造一批符合中山实际、体现中山特色、具有较高声誉、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工作品牌。

  其次是高层次人才推进工程,旨在培养引进10名国家乃至世界一流的领军人才,100名掌握核心技术的紧缺人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100名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

  第三是海外人才引进工程,引进3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中山创新创业。

  第四是创新科研团队扶持工程,旨在重点扶持100个拥有国内外前沿研发技术,具备较强持续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科研团队,争取10家左右入选省级创新科研团队。

  此外,还包括实施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工程、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引进工程、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名师名医名家培育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等。

  薛晓峰强调,人才投入必须先行,一定要做到优先保证。为此,中山正成立市一级和镇区一级的人才专项资金,确保总额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2020年,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将比目前提高4个百分点。

  此外,中山将不断提高人才工作在市直部门和镇区考核中的权重,探索建立领导联系人才工作制度,将人才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纵深

  凝才智发力转型升级 聚贤士建享和美家园

  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步入深水区,区位、政策优势的作用将越来越弱,未来区域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体现在人才优势之上。

  年初,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汪洋指出,广东最紧迫的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最紧缺的是高层次人才,必须把人才优势确立为“第一优势”。

  站在“十二五”破局之年的历史关口,怎样在转型升级背景下快人一拍?怎样在幸福广东建设中先人一步?显然,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人才战略的大力实施绝非主政者一时权宜之计。薛晓峰表示,中山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中山”的关键时期,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各项战略目标,都离不开人才战略和智力支持。

  17日,中山以“历史上最高规格”举行了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事实上,这也只是中山着力谋划人才强市战略中的一个缩影。当前,中山已将“人才强市”战略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抓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齐头并进,拉开了成就珠江西岸产业高地、人才福地的徐徐大幕……

   【产业聚才】搭台唱戏 以产业转型升级聚集人才

  没有现代化产业体系,何以能吸引来稀缺的人才资源?只有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人才搭建好平台和发展空间,才能真正吸引高端人才的集聚。

  今年以来,中山加快推动“一个平台两大基地”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等支柱产业发展迅速,中海油、中船等强优企业纷纷落户或增资。此外,针对未来五年的产业转型升级,中山提出“三个一百”战略:推进一百家外商投资企业及来料加工企业就地转型升级、支持一百家内资企业做强做大、引进一百家优质企业或项目。

  这意味着,央企、民企500强、世界500强将成为中山未来引进的重点,高端平台的建设为人才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去年,中山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将产业发展需求作为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的指挥棒,突出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紧密对接。根据昨日公布的《纲要》,中山将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力推动各类人才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聚,不断推动“三个一百”产业战略向纵深发展。

  产业“重地”自身具有很强的要素积聚能量级,最终会形成才智向往的人才“福地”。以产业转型升级聚集人才,中山“风电装备基地”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中山提出依托广东明阳风电集团,打造一个上千亿元产值的“风电装备基地”。明阳风电依靠其创新研发团队,荣获昨日公布的首届创新型科技人才突出贡献奖一等奖。

  【政策引才】筑巢引凤 “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益”

  没有给力的政策比较优势,何以能让紧缺人才心向往之?环顾珠三角乃至国内,新一轮人才竞争的热潮正在兴起,比如上海实施“领军人才计划”、深圳启动“孔雀计划”等等。

  从去年开始,人才战略成为了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中山由此发力出台了各项前所未有的人才政策。薛晓峰介绍说,目前中山各项人才政策已基本到位,含金量非常高。各级各部门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狠抓落实,保证“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益”。

  去年以来出台的《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提出将中山高层次人才划分为六个层次。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划分为第一层次,随层次标准的不同,依次划分出接下来的五个层次,第六层次为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省技术能手,博士。

  与此前相比,该《意见》多处规定屡开中山或省内历史先河。首次提出将自主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提高到同等地位;首次设立“人才突出贡献奖”和“爱才重才奖”,把奖励人才和奖励单位有机结合;补助标准从每月发放1000—3000元提高到每月1000—5000元,购房补贴标准从10万—30万元提高到10万—100万元;新增了资助项目,如获省批准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在省给予专项工作经费的基础上,市财政按不低于二分之一的比例提供配套资金,而获市批准引进的,给予100万—1000万元的资助。

  目前,中山“黄金政策”正日渐凸显“黄金效益”。今年,中山多次组团赴欧美揽才,招聘现场人气旺盛、应接不暇。今年3月,中山大桥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侯保荣院士共建的首家院士工作站成功挂牌。

  【服务留才】以人为本 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

  没有贴心的服务措施,何以能解人才的后顾之忧?除了事业发展平台、优惠政策优势,为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当是人才引进中的“最后一公里”。

  逐步完善人才服务体制,树立人才服务是第一服务的理念。未来,中山将把物质服务与精神服务、共性服务与个性服务、响应服务与主动服务、创业服务与生活服务紧密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服务体系。

  中山为人才引进开辟了“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为人才引进提供一站式服务。经认定的人才,市公共人才服务机构均可免费提供相关人事档案、关系代理服务;进入已满编制的事业单位工作,可申请专项编制;急需聘用而暂无空缺职位的单位,可申请特设岗位破格聘任。

  此外,相关层次培养或引进的人才,还将享受每月1000—5000元的市政府特殊津贴,享受10万—100万的购房补贴,可以优先解决入户等等。在解决家庭随迁的问题上,积极协助家属就业,妥善解决子女入学。积极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满足高层次人才的生活需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切实了解人才的需要,让人才进得“顺心”、干得“舒心”、留得“安心”。

  高端人才对交流的圈层有着更高的要求,为此,中山正着手建立高层次人才俱乐部等社团组织,让人才真正放下心融入中山。

  【管理育才】因势利导 建立目标激发人才活力

  没有精细的管理办法,何以能激发人才的潜力?人才引进之后,通过对人才的精细化管理和培育,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活力。

  《纲要》指出,要坚持“引育兼顾,以用为本”的基本原则,以用好用活人才为根本,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中山一方面加大引进人才,另外则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原则,防止出现重引进、轻培养倾向。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出培养人才6项工程,盘活和用好现有人才资源。

  昨日会议上,中山市第六期优秀专家、拔尖人才获颁荣誉证书。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将纳入市高级人才库,并建立人才档案。据了解,获奖专家获得荣誉之后,市里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每年初由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提出本年度专业工作目标计划,报市委组织部备案。随后将结合年度考核情况,对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在管理期内的工作进行考评,组织成果汇编及展示。

  据了解,未来中山将实施“十大人才工程”,激活本土人才“存量”。比如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高工程、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名师名医名家培育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工程。

    ■权威声音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

  用人所长 用当其时 唯才是用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首先,建设人才强市,是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其次,建设人才强市,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第三,建设人才强市,是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幸福和美家园的内在要求。第四,建设人才强市,是推进党的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

  落实汪书记关于“走出一条与珠三角东岸不一样的发展道路”的要求,加快转型升级是根本,人才是保障。中山经济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依靠大规模的物质、自然资源投入来推动增长的传统发展方式,已经触及到天花板,人才作为一种不但不会因开发利用而枯竭,反而会源源不断地发挥效用的智力资源,将在当前和今后中山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用人所长,用当其时,唯才是用。我们要全力为优秀人才干事创业、实现抱负创造机会、搭建舞台,力争做到“是猴子就给一棵大树,是老虎就给一座高山,是蛟龙就给一片江海”;要为人才成长提供开放、宽松的氛围,既鼓励人才敢为人先、敢闯敢试,又允许试错、宽容失误,让在创新中遇到挫折的人感受到关爱;还要切实了解人才的需要和期盼,特别是对于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要让他们进得“顺心”、干得“舒心”、留得“安心”。

  中山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长雷彪:

  中山高端人才需求进入膨胀期

  当前中山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人才尤其是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进入前所未有的膨胀期。未来十年是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结构优、能够推动科学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队伍,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

  近年来,全国各地重视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吸引人才,如果我们不创新机制,就难以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发展先机。《纲要》的全面实施,必将成为一个新的起点,极大地推进中山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为中山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家园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现身说法

  率科研团队5年获18项专利授权

  克里斯蒂安·山多夫:中山有我想要的未来

  若有人问克里斯蒂安·山多夫,到一个二线城市发展是否会“贬值”?他肯定会说“不”。

  山多夫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野依良治,是一名手性催化技术的外籍专家。他先后辗转了美国、日本、中国等多国大城市后,却在中山找到了他要想的未来。近5年来,以山多夫为带头人的“手性技术与手性药物创新团队”获得18项专利授权,抢占了药物研发的制高点。

  因为贡献突出,在昨日举行的中山人才工作会议上,山多夫和他的科研团队获得了中山政府80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

  山多夫在智利出生,在澳大利亚长大,在美国读书,在日本工作,随后来到上海。早年间,山多夫因为工作缘故认识了中山。“第一次来就感慨这么小的城市竟然有这么快的发展,也被如此漂亮舒服的城市环境深深吸引。”和美中山,给已经习惯在大城市生活的山多夫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

  作为一名手性催化技术专家,山多夫教授在中山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中山奕安泰医药有限公司是中山目前唯一一家从事手性技术和手性药物研究的公司。山多夫来到公司之后,主要负责公司营运以及技术研发。

  山多夫还担任中山引进的“手性技术与手性药物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手性催化技术的研发,成绩十分突出。据统计,该团队在近五年来申请专利58项,获得授权18项;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0篇,出版著作6本等。

  如今,山多夫已经把自己当成是一名“新中山人”,并把自己对中山的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我来到中山定居,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成功案例。”目前,他正计划把自己的太太从国外接到中山生活和发展。

  同时,他还扮演着“人才中介”的角色。目前,山多夫已经帮这家公司介绍了几个他的同学。“这些人都是手性技术和手性药物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如果他们能够来到中山,中山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网址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05 GZBI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州生物工程中心 广州市人民政府生物医药工作组
粤ICP备161010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