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政策解读
来源: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日期:2018-10-08 15 【字体:

 点击查看行动计划原文

  一、制定背景及依据

  2018年1月,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促进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联动发展”。市科技创新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在广泛搜集整理资料、数据和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二、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围绕加快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重大行动、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主要包括:

  (一)总体要求。

  1.明确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为目标,争当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排头兵,紧紧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发展动能转换,高水平建成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全球创新资源聚集配置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引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

  2.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发展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坚持全面创新与重点突破紧密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有机统一。

  3.确立三个阶段行动目标:到2020年末,科技创新重要指标在“十二五”末基础上翻一番,创新型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创业创新人才更加集聚,创新中心门户地位日益显著,初步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力争在2025年基本建成、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4.形成四种推进机制:创新布局“三区叠加”;创新路径“三层融合”;创新协同“三级联动”;创新产业 “七路并进”。

  (二)五个重大行动。

  1.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行动。集中力量把体现国家战略的大科学装置、大科学研究中心、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和各方面创新资源聚集到广州,争取建设能够代表国家水平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家实验室,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并跑、领跑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主要任务包括:科学谋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空间布局、建设国际一流重大科学装置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国际一流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服务中心。

  2.科技产业创新主体培育行动。紧紧抓住高新技术企业“牛鼻子”不放松,培育扶持企业创新主体快速做大做优做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大幅提升。主要任务包括: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升行动、企业上市挂牌行动、独角兽企业发现培育行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中小创新企业成长行动。

  3.创新产业新支柱构筑行动。推动到2020年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5%。主要任务包括:开辟“新动能”、提升“旧动能”、培育“新业态”、 促进军民融合。

  4.综合性国家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共建共享行动。充分利用广州高校、大院大所集中优势,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争取创建综合性国家新兴产业创新中心,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大幅提升技术创新输出能力。主要任务包括:建设多区联动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建设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提升孵化育成加速发展平台、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5.开放创新新格局拓展行动。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优势,推进“一带一路”创新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协同打造湾区科技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和全球化创新利益共同体。主要任务包括: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促进“一带一路”联合创新、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三)五大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既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又适合市场规律的科技管理制度;二是优化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根据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动态调整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三是协同推进 “三区联动”发展,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吸引创新资源高度集聚。

  2.人才保障。一是重点人才靶向引进,着力引进培育“高精尖缺”人才;二是优化国际人才工作环境,提供居留、就业和居住方面的便利措施;三是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体系,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及核心团队,给予资助奖励,办理积分引进人才入户。

  3.资金保障。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模式,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科技配置模式。二是加快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推动风险投资、科技信贷和新三板科技企业融资发展。

  4.用地保障。优先规划创新发展用地,推行差别化供地机制,采取招拍挂、协议出让、划拨等方式优先保障科研用地类项目供地。

  5.文化保障。通过提升公民科学素养、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广州创新文化基因。

  (四)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二是落实目标任务,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并纳入政府工作重点;三是开展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四是强化督查考核,定期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查。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网址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05 GZBI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州生物工程中心 广州市人民政府生物医药工作组
粤ICP备161010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