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

团队名称: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级别:  国家级
研究方向:  以疾病为导向,重点研究领域集中在新发传染病、肿瘤、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治途径。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药物与疫苗、天然及化学药物、诊断试剂和动物疾病模型。
所属领域:  生物医药工程
学术带头人:  裴端卿
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
联系人:  管韵苗
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科学城开源大道190号
电话:86-020-32015300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2006年3月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是隶属中国科学院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学研究机构。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建院目标是:把研究院建设成为在生物医药和健康领域具有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能力的研究机构,使其成为疾病致病机理研究和生物医药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平台,成为面向国内外生物医药行业的社会化服务并带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的平台,成为吸引、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领军人才的平台,成为国家健康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院现有职工324人,其中,研究岗位人员235人,支撑岗位60人,行政管理岗位29人。全时研究员26人,副研10人;客座研究员15人,包括“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2人,863领域专家1人,广东省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丁颖奖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1人。已获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专业博士、硕士学科培养点。现有在读研究生198人,其中博士生89人,硕士生109人。

        研究院建有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另外建有实验动物中心、公用仪器中心和信息情报中心三个公共支撑中心;拥有了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和中科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同时设有中国科学院中医药生物科技产业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与企业育成中心,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建医药生物技术系。研究院拥有临床前研究、RNA干扰、非人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抗体技术、药物化学技术、分子诊断技术、干细胞库等先进的技术平台。拥有价值1亿多元的先进仪器设备。

        建院以来,研究院共承担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方政府科研项目170余项,累计获得科研合同经费1.8亿元,发表SCI论文155篇,申请发明专利94项。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广东省科研单位第三名。研究院取得一批具有显示度的阶段性的科研成果,iPS技术达到世界前沿水准并引领我国干细胞领域的发展,中国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技术在我院诞生。“诱导多能干细胞机理与技术研究”已通过2009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评委评审。iPS机理研究与技术取得了突破,发现iPS重编程新的机制,发明了一种新的小鼠iPS方法,首次发现维生素c具有大幅提高重编程效率的作用,该项成果于美国时间2009年12月24日在世界干细胞杂志《细胞•干细胞》在线发布,并且被选为封面文章。成功建立西藏小型猪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系;成功解析糖尿病靶标人胰腺磷脂酶A2酶原晶体结构;成功地设计了2-吡啶-β酮类化合物作为新型的铜催化乌尔曼反应配体;在抗流感神经氨酸酶药物和抗病毒β-2’-脱氧核糖核苷的合成方法取得新的突破;发现HIV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抗疟疾的活性,一批创新药物的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陈至立,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国家基金委主任陈宜瑜,科技部部长万钢,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等先后到研究院视察并指导工作,极大地推动了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研究院在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成果产出以及院地合作等方面均取得可喜的成绩。

        研究院广泛开展与科技企业的科技合作,与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全面合作,共建医药工业联合研发中心;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联合共建“中医药生物科技产业中心”;与广州市开发区联合共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与企业育成中心”;参与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的建设;牵头成立“广州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联盟”,参与“广州生物技术外包服务联盟”、“名优中成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黑龙江省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核酸药物产业化联盟”等;与江苏正大天晴药业有限公司开展全面合作;与广东温氏集团等20余家公司企业合作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或医疗器械的研发。

        研究院发挥自身优势, 以项目合作、举办国际研讨会和学术论坛等各种形式开展广泛的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2005 -2009年,共开展国际合作项目10多项,举行国际会议13次。接待国外来访团队或个人130多次;有来自美国、英国、韩国、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大学、科研机构、生物医药的企业或集团,基金机构以及学术刊物等知名专家学者400多人次到研究院进行中短期讲学和学术访问。研究院平均每年出访科学家30多人次,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合作研究交流。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院科研园区占地面积为64546平方米,位于广州市科学城开源大道190号,总规划建筑面积为71754平方米,一期建设工程建筑面积为39348余平方米。

人员设备情况:

  全院高级研究员(PI)到位17人,他们回国前大都是国外大学的教授、副教授或国际大型制药公司主管;具15年以上的留学经历的有10人,1位是国内资深研究员,平均年龄42岁,均具有博士学位。到位员工共62人,平均年龄33岁,硕士以上人员占全体员工的72%%。预计2年内,研究院全时工作人员将突破200人。研究院成立了教育学术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生培养、教育教学和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正在制订未来5年研究院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和与其他研究院所和高校加强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方面计划。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商议,双方共同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

  研究院建有六个研发中心,包括分子医学中心、新发疾病研究中心、整合生物中心、疫苗和生物药物中心、合成与天然药物中心和临床前研究中心。研究院还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所属的华南灵长类研究开发中心合作,正在筹建一个现代化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基地。 研究院将配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各种仪器:如BIACORE 30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效液相、质谱、核磁共振、超高速离心机、流式细胞仪、EliSpot reader等,并对广州地区的兄弟院校与企业提供非盈利性服务。

科研服务:
  研究院从事的工作以配合国家的战略需求为主,尤其是传染病与新生疾病如艾滋病、流感、禽流感疫苗的研发和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创新医药的研发,注重引进国外最新技术,由此构建国家健康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获资质:
主要成果:
截至20091231日,共累计发表论文143篇,其中SCI论文119篇。

截至20091231,共申请专利93项,授权7项。其中,2009年申请专利48项,2008年申请专利25项,2005-200720项。申请的专利92项为发明专利,1项为实用新型。专利权人统一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发明人总数达200人次。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网址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05 GZBI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州生物工程中心 广州市人民政府生物医药工作组
粤ICP备161010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