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

团队名称: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疫苗与生物药物中心
级别:  其他
研究方向:  以发现预防及治疗人类疾病的突破性生物产品为主要目标
所属领域:  医药生物技术
学术带头人:  陈凌
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联系人:  陈凌
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科学城国际企业孵化器A区三楼
Addres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cubator,
Guangzhou Science Park,China,510663
传真/FAX:86-20-32290606
电话/TEL:86-20-32290260
主管单位:  中科院
简介:
       疫苗与生物药物中心以发现预防及治疗人类疾病的突破性生物产品为主要目标,通过与院内外的科学家合作,中心的研究集中在:1)运用生物新技术,包括蛋白工程,同源重组、载体设计、基于反向遗传的疫苗等,研发疫苗和蛋白药物。2)建立各项具互补性的抗体发现技术,包括免疫方法、杂交瘤、抗体库筛选、抗体的灵长类和人源化,研发诊断和治疗性抗体。3)通过对包括非人类灵长动物等相关动物模型的系统综合分析,建立一套评估和优化疫苗及药物的快速论证体系。
人员设备情况:

中心PI:陈 凌  陈昌友  苏 钟

疫苗与生物药物中心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BIACORE 3000、FACS calibur、ELISPOT reader、Bio-Tek Synergy HT等。该中心同时还参与建立动物实验设施,以啮齿动物和非人类灵长动物为模型进行临床疫苗和生物药物的功效及毒性评估。

科研服务:

生物药物与疾病模型研究室
研究方向:
1.新型艾滋病疫苗研究:
在国内开展以5型腺病毒为载体的艾滋病疫苗研究。目前,部分候选疫苗已进入非人灵长类动物试验。
2.新型流感与禽流感疫苗研究:
与美国科学院院士peter palese合作引进反向遗传学技术,并首次在华南地区利用该技术进行疫苗研究。同时用5型腺病毒为载体进行流感与禽流感疫苗研究。目前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合作成立的呼吸疾病联合实验室,正在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
3.流感抗药分子机理及新型药物合理设计研究:
与本院研究组及其他院外研究团队合作,建立流感药物的细胞筛选平台,研究开发新型抗流感药物。
人员构成:
研究组目前有博士6人,硕士8人,博士生4人,硕士生4人,其他研究人员3人。

抗体技术研究室
研究方向:
本研究室主要研究和发展目标为:(1)建立完善的抗体筛选和优化技术平台。(2)开发针对重大疾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潜力的抗体药物。
研发进展:
抗体工程技术是抗体药物研发的关键。研究室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建立起在国内竞争力很强的综合性抗体研发技术平台。(1)鼠杂交瘤和人源化技术平台。我们建立的杂交瘤技术用来产生针对人类疾病靶标的鼠源抗体。为了降低鼠源抗体的免疫原性,同时增强鼠源抗体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我们建立了抗体人源化技术即采用计算机分子模拟结合基因工程的方法,在不改变抗原结合能力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将鼠源抗体的氨基酸序列置换成人抗体的氨基酸序列。(2)噬菌体展示技术。该技术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发展起来的,具有通量高和使用简单灵活等特点。用此技术已成功地从非免疫或合成库中分离出高亲和力的全人源抗体,包括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Humira。我们成功的构建了库容大,多样性高的非免疫或半合成人源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从而为全人源抗体的筛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3)酵母展示技术平台。以流式细胞仪为主要筛选手段的酵母展示技术可同时显示抗体在酵母细胞的表达水平以及和抗原结合的能力。我们建立的酵母展示技术主要用于抗体优化以及抗原-抗体结合部位的确定。这些技术的综合利用为获得高特异性、高亲和力、低免疫原性的抗体药物提供了足够的保证。利用这一平台,我们以中国人群中发病率高且危害极大的肺癌为主攻方向,筛选了一系列针对肺癌发生和转移的分子靶标的抗体。目前,实验室正在利用肺癌的动物模型评价这些抗体的效用。

已获资质:
主要成果: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网址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05 GZBI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州生物工程中心 广州市人民政府生物医药工作组
粤ICP备161010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