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

团队名称:  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级别:  国家级
研究方向:  药理
所属领域:  医药生物技术
学术带头人:  黄民
依托单位:  中山大学药学院
联系人:  钟国平
联系方式:  

13556015272
020-87331569-103
wuyuzgp@sohu.com
单位地址: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大学北校区临床药理研究所

主管单位:  中山大学
简介:
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物代谢与药动学实验室(Lab of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cs,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un Yat-sen University)的前身是中山医学院临床药理学教研室,成立于1983年,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临床药理学家赵香兰教授。1985年6月中山医学院临床药理学教研室更名为中山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药理学教研室。1993年成立中山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当时由中山医科大学7个药物临床研究专业组(包括、附属肿瘤医院抗癌药物、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等)组成。2001年10月随中山医科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纳入新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管理,2002年6月纳入新组建的中山大学药学院管理,改为现名。现任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物代谢与药动学实验室主任为黄民教授。经过多年的大力发展,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拥有教授4名,讲师4名,主管技师2名,技师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16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36名;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有关临床研究专业的教授构建成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专家组。
人员设备情况:

(一)机构组成

    目前由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仪器分析室、样本处理室、分子生物学室、细胞培养室、灌流室、微生物室等组成。

(二)仪器设备

    依托中山大学药学院的优势,目前拥有LC/MS/MS、GC/MS、HPLC、UPLC、酶标仪、灌流仪、电泳仪、高速低温离心机、-80℃低温冰箱等一大批先进的精密仪器;并且根据我国GCP的要求建立健全了SOP等有关制度。

黄民 教授

男,1963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新余市。现为中山大学药学院院长,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物代谢与药动学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1983年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毕业,获药学学士学位;1988年中山医科大学毕业,获药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香港大学毕业,获药理学博士学位(Ph.D.) ;2000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并担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理事)、广东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广东省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药物评价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学》英文版、《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癌症》、《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以及《中国肿瘤》杂志编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库专家、广东省药品审评专家库专家。

主要从事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遗传药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兴趣为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以及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到目前为止,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0余篇),主编或参编出版了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专著和教材6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金十多项;作为负责人已主持完成近百个药物(其中不少属于国家一类、二类、三类新药)的非临床、临床评价工作。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3名;博士研究生11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12名。

n 学习经历

1979.09 ~ 1983.06:

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获药学学士学位;

1985.09 ~ 1988.06:

中山医科大学,获药理学硕士学位;

1994.10 ~ 1998.08:

香港大学,获药理学博士学位(Ph.D.)。

科研服务:

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遗传药理学。目前工作集中在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Ⅰ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研究、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与药物代谢酶学等领域。 我们的科研工作与国内外医药企业、科研院所、临床机构等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科学研究服务:

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作为我国发展迅速的药代动力学与遗传药理学研究中心之一,近年来,与中山大学各有关单位及校外(如复旦大学、中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有关单位不断建立起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了相关研究的发展。近年来,已完成一些重要的药代酶多态性的研究,如TPMT、GST,并将已发现的酶多态性与相关药物的临床效应关系应用于指导临床用药的个体化,使科学研究的社会效益得到很好的体现。同时已建立了数个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模型,如Caco-2模型、原位肠灌流模型、CYPs酶的基因敲除模型等,为药物的体内过程和新药的高通量筛选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抗炎药(包括环氧化酶COX抑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基础,在研项目有COX-2选择性抑制剂,红毛五加的开发与应用和中药乌头汤的抗炎机理等研究。

药物评价服务:
药物Ⅰ期临床(人体耐受性、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研究
治疗药物监测(TDM)

已获资质:
主要成果:
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国内外的药物非临床、临床评价项目200多项;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资助项目数十项,共获得各级科研基金资助接近1000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 文章50余篇);参编专箸十余部,主编专著五部。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网址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05 GZBI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州生物工程中心 广州市人民政府生物医药工作组
粤ICP备161010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