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

团队名称:  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级别:  国家级
研究方向:  中药资源
所属领域:  中药与天然药
学术带头人:  王永炎
依托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联系人:  詹若挺
联系方式:  020-39358066
主管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简介:

    “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5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双聘院士”王永炎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由陈蔚文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詹若挺研究员担任副主任。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名,其中留学归国博士4名、博士后出站的研究人员3名;有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28名、本科实习生等15名。近年来有3名研究生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1名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心主持建设广东省教育厅“中药学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建设任务,与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中山中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培养着多名研究生。主持与德国马尔堡大学合作开展中德合作科研项目(PPP)的合作,开展研究生的互访交流学习。

    “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持承担着“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岭南中药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中药种质优化与产业应用工程技术实验室”、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南药可持续利用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平台”、“广东省科技厅和广州市科技局联合资助项目—华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药资源综合开发国际合作重点研究室(与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合作)”的建设任务。其中,“教育部(省部共建)中药资源科学重点实验室”2010年12月10日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现场验收。中心作为中药学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重点学科的建设,参与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南药的现代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设和管理。

    “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有液质联用仪(LC-MS)、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TLC色谱数码成像系统、制备色谱仪,以及六通道梯度实时荧光PCR仪、悬浮芯片系统、双向电泳系统、凝胶成像系统、超低温冰箱、台式大容量冷冻离心机、杂交箱等仪器设备。实验室可开展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植物细胞工程、化学与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致力于中药材、中成药等关键科学问题及相关重大工程技术课题的研究,目前以“道地、濒危、珍稀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生物工程优化研究”、“优质中药资源的产业孵化和推广应用”、“创新中药研究与名优中成药的二次研发”等为主要研究内容。近几年中心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子项目、国家科学技术学术出版基金项目、重大新药创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子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中德合作科研项目、广东省重大战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4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陈蔚文教授主持的“南药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系列研究”科技成果2011年5月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并获得2011年度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陈蔚文、徐鸿华教授主编的学术专著《岭南道地药材研究》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立项资助并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主持承担广东省中医药强省项目“岭南医药文库”中《岭南本草》的编写工作。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与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药集团、中山中智药业集团、广东南台药业有限公司、广东一片天制药有限公司等医药企业开展着科技开发与平台建设等合作。

    “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近年先后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先进集体”、“优秀博士后培养单位”、“产学研结合工作先进集体”。

人员设备情况:
    实验室有液质联用仪(LC-MS)、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TLC色谱数码成像系统、制备色谱仪、气质联用仪,以及六通道梯度实时荧光PCR仪、悬浮芯片系统、双向电泳系统、凝胶成像系统、超低温冰箱、台式大容量冷冻离心机、杂交箱等大型仪器设备,建设了基因工程实验室、蛋白质分析实验室、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质量评价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建设了药用植物迁地保护基地和就地(生产)保护基地。近年来开展了阳春砂、巴戟天、广藿香等二十多种濒危与大宗地产南药的种质评价与质量研究、优良品种的筛选与繁育,并对阳春砂、青天葵等道地、濒危药材和两面针、凉粉草等生产急需的大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及推广应用。
科研服务:

可承接委托研究项目 :

(1)岭南道地、濒危和珍稀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生物工程优化研究与产业应用(主要包括南药种质资源的调查、采集与保护,南药种质综合鉴别技术,南药有效成分生物合成关键功能基因的克隆等);

(2)中成药生产急需南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与产业推广(主要包括种质资源品种整理,种子种苗质量标准,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中药材新质量标准研究等);

(3)创新中药研究与名优中成药的二次研发(主要包括以南药为主的创新中药临床前的研究开发、南药化学成分与活性成分研究、岭南名优中成药二次研究开发等)。
 
 

已获资质: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岭南中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级别 省部级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实验室—“中药种质优化与产业应用工程技术实验室”
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技术平台—“南药可持续利用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平台”
批准部门 国家教育部 批准成立日期 2007.7,2011年通过验收。
主要成果:
    共主持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40多项。主编学术专著11部。主持建设了“广东省中药学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先后培养了博士、硕士生40多名,4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主持的“南药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系列研究”科技成果2011年5月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目前拥有未转化成果或专利技术 (1)适用于南药的DNA条形码识别新技术及其应用;

(2)中成药生产急需南药的种子种苗繁育技术与基地建设;

(3)大气压等离子体中药育种新技术与应用;

(4)专业数据库:包括“药用植物新品种鉴定数据库”、“果实类中药材商品等级分类数据库”、“华南药用植物种质数据库”等。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网址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05 GZBI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州生物工程中心 广州市人民政府生物医药工作组
粤ICP备161010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