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科技政策

广州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思路及实施计划 /广州市科委(2000-08-03)
来源: 日期:2007-02-26 09 【字体:

     目前,中医药研究和产业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广州的中药产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品牌众多,在实施中药生产和医药商业管理标准规范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具有较优越的中医药科技开发和市场支撑条件,但也存在现代化进程缓慢,产业结构老化,企业规模较小,创新活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较慢等问题。因此,为确立广州中药产业的优势地位,应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并加快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总体构架

  按照“围绕一个核心”、“抓住三个重点”、“构筑两个平台”的总体思路实施建设,加快中药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壮大产业规模与实力。

   (一)围绕一个核心

  以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广州)”为核心,总揽全局,对全市的产业、科技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和优化配置。

  基地根据“虚实结合,分工协作”的原则组建,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研究开发部分:以广州地区大学为主要依托,联合研究院所组建国家中药技术创新中心。二是产业化部分:以广州药业等骨干企业为主要依托,加强产学研联合,组建产业化基地。三是商贸流通部分:改造清平市场,建立面向海内外两个市场的现代中药商贸流通中心。

   (二)抓住三个重点

  1、以二次开发为重点的中药现代化产品开发

  广州中成药品种资源丰富,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较好、周期短、效益明显,且能带动企业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升级换代。

  (1)重点开发现代化中药品种

  专项资助开发针对现代疑难病与流行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品种,以及市场前景好的辅助治疗、营养保健性药品。

  主要开发途径包括:一是从传统名方名药,特别是本市名优特中成药中筛选品种进行二次开发,研制成疗效更好、质量可控、剂型先进、使用方便的现代化中药品种;二是根据市场需求遴选、组方或改造而成的中成药新药,并进行多规格、系列化开发。三是组织一批名优中成药产品以保健功能食品、营养补充剂等形式,推向国际市场。四是从天然产物,包括中草药和海洋药物中开发一、二类中药新药。

  (2)中药材提取物(中间体)的研发及产业化

  支持中药企业应用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先进工艺技术,注重完善中药材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水平,建立“中药原料中间体提取中心”,开发中药材提取物、精制物(中间体)产品。

  (3)研制开发现代中药营养保健品、化妆品及其他中药轻工产品

  以现代技术手段开发防治肥胖、调节免疫、抗衰老、抗心脑血管疾病等的中药功能食品、中药保健品,发展中药运动型保健品,以及非人用中药新产品,如兽禽药、削毒剂、杀菌剂、生特肥料等。

  2、中药企业的现代化改造

  (1)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进行中药产品布局的战略调整和重组

  一是以资本运作为主要手段重组中药骨干企业,发展“大品种、大市场、大集团”。对本市主要中药企业进行合并重组,进一步增资扩股,增大企业规模,实现科研、生产、营销等优势互补。二是国有中药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根据市政府“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的思路,通过上市、出售、合资及股份合作制等方式,为国有企业引入多种所有制成分或转为民营,建立股份制企业机制。三是导入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法人建立有效、合理的考核机制,引入期权制。学习先进经营管理经验,推行质量管理、品牌营销管理、危机管理等制度。组建统一对外的销售公司,建立健全高效销售网络,建立新产品专业化市场推广体系和OTC市场终端推广体系。四是促进生产要素开放流动。鼓励和引导同行业企业之间、关联行业之间在科技发展上进行合作共享,结成战略联盟,并支持企业进行跨地域扩张与合作,把部分运作环节扩散到其他地区,特别是注意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和香港的资金信息优势。

  (2)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中药产业

一是加快实施国家系列医药规范(GMP、GSP、GAP),特别是完成主要生产基地的GMP改造,并逐步达到与国际接轨。二是依靠产学研合作,加强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可成立股份制实体型中药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也可通过项目公司运作及上市。三是围绕中成药的二次开发进行配套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同时引入新型工程装备。四是加强中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ERP应用和利用现有批发零售网络发展B2C配送体系。

  3、加强国内外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合作

  (1)大力引进国内国际知名企业落户广州

  一是大力支持国内优秀的中药企业在广州投资建厂或与本地企业合作,形式包括兼并控股等。二是积极联系国外知名天然药物公司,以独资或合资形式在广州建立大型植物药厂或研究开发中心,提高广州中药产业的总体实力。三是引进海外留学人员掌握的现代新技术、新项目,应用于我市的中药研究开发或生产,主要包括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如利用基因芯片,生物信息技术进行新药筛选、开发等。

  (2)定期举办“广州国际中医药科技产业博览会暨发展论坛”,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该活动广邀海内外政府机构、企业、专家学者参加,为集中药产品、技术、资本、人才和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国际展览和研讨盛会。主要内容包括:技术、产品的贸易、招商引资、人才招聘等;企业形象展示,汇展我市及国内外最新成果和产品;各种专题论坛,学术交流,市场信息、产业政策信息发布等。

  (3)开展穗港中药产业合作

  通过粤港两地政府的正式沟通渠道,推进穗港科技界、企业界在中药研发、生产、融资、服务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通过香港进行融资并充分利用其设备、信息优势,共同开拓海外中药市场。

   (三)构筑两个平台

  根据广州的具体情况和中药科技发展的趋势,构筑“技术支撑平台”和“产业服务平台”,作为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高起点发展平台。

  1、技术支撑平台

  (1)加强对现有国家级研究中心(基地)的支持力度

  将广州地区的“国家药品(中药)GLP重点实验室”、“国家中药GCP中心”等作为示范基地加强建设力度。引进和建立新的新药评价实验模型及相关方法;开展各类新药安全性评价及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

  (2)组建新的技术中心,完善技术创新链,建立协作网络

  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第一军医大学“中药药学创新基地”等主要研究单位合作共组“国家中药技术创新中心(广州)”,完成国家药监局的新药研究机构登记和国家三级药学实验室达标,中试基地通过国家GMP认证并争取国际GMP认证。按GLP规范要求建设国家级“中药药理研究重点实验室”和筹组“广州中药活性筛选评价中心”,并力争国际同行认可。结合中医药特点,加强对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引进和应用,适当支持少数前沿基础性研究项目。同时,以上述研究基地为依托,与海内外其他高水平中药研究机构、医药企业进行合作,健全和延伸现代中药研究开发技术链。

  (3)强化研发体系的体制创新,实现产学研联合及高效运作

  以原有基地为基础,通过体制和管理创新,进行重组联合、分工协作,按规范化标准建设系列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基地,为本地中药产业提供技术服务。鼓励各研究基地转换为高技术公司,支持海内外机构和科技人员创立民营中药科技企业,政府提供优惠条件支持其进入本市各科学园区。

   (二)产业服务平台

  1、领导协调机构

  由市生物工程技术领导小组加强统一领导协调,争取国家及省级有关部门的支持。由现有的广州生物工程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协调和专业化服务。成立中药现代化专家委员会,加强对本市现代中药开发的指导。

  2、引进资金和人才

  政府投入引导资金,用于支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项目开发,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借贷渠道,争取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金等国家专项资金,大力引进港澳资本和外资,鼓励国际风险资本进驻。加大资本运营力度,争取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同时推动大企业分拆和专业性公司在各创业板或二板市场上市。吸引国内外一流科学家、企业家来穗工作,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争取在中药骨干企业建立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引导和支持企业聘请经营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主持本市中药企业。

  3、完善孵化机制

  利用现有的一家中药生产厂加以改造,筹建中药创业企业孵化器,扶持由科技人员、留学人员及民间资本创建的民营中药科技型企业。创办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新型机构或公司以提高科技成果的孵化成效,如承担新药报批和委托试验的机构、承担药品市场调查和选题咨询顾问公司、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机构等。

  4、发展相关产业

发展中药工程装备、中药信息技术等新产业领域;发展广州中医药医疗养生保健服务并综合开发相关产品;开发利用广州及周边地区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拓展中医药教育培育培训产业;扩大中医药信息服务和出版产业。

   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多层次创新推进广州中药现代化进程,使其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逐步确立广州作为华南及粤港澳地区中药产业中心的优势地位。

   (二)具体目标

  到2005年,建成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推动中成药及中药信息、中医药保健、制药装备、中医药文化旅游等关联产业的兴起,并引进一批项目和资金,促使中药和相关产业总产值达150亿元,5个以上中成药企业年产值超5亿元,1-2个中成药企业集团年产值达50亿元,5个中成药品种年销售额超2亿元,1-2个中成药品种进入国际市场。

  到2010年,形成一批跨国企业集团及科技型中药民营企业,中医药信息、保健、制药装备、文化旅游等产业形成规模。中药出口能力显著提高,3-4个中成药品种进入国际药品市场,主导产品更新为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中药品种。以中成药工业为主体的中药及关联产业的产值达300-500亿元,争取逐步成为广州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

   三、今明两年的实施计划和重点

   (一)研发项目

  论证启动现代中药新药开发和中成药二次开发项目。首批项目清单如下:

表1:首批进行二次开发项目

项 目 名 称   摘           要  承 担 单 位

清热消炎宁胶襄二次开发 清热消炎宁胶襄为单味中药制剂,在清热消炎方面有独特的疗效。近几年来其年销售额已达2-3千万元,具有疗效确切、质量易控的优点,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护心灵的二次开发 国家二类新药,通过对已有中成药护心灵进行工艺、剂型、成分、药理毒理及临床等方面再研究改造,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一个速效、高效、安全、方便、稳定的现代化中成药 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

保济丸的二次开发 保济丸为广州和香港传统中成药品种,集成多种先进提取技术进行工艺和剂型改造已获广东省科技百项工程支持,对广州大量中药水丸剂品种的升级有示范作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

表2:首批中药新药开发项目

项 目 名 称  摘      要  承担单位

冠心康泰胶襄 防治冠心病的复方二类中药新药 广州中药大学

五虎液 五虎液其功能为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扭伤等病症 第一军医大学

金丝桃胶襄 研制抗抑郁症的国家中药新药 广州中山南药科技有限公司

南药的分子鉴定与功效成份提取的关键技术研究 建立广快速,准确和高灵敏度检测的关键技术,为中药材的进出口提供鉴定服务 广州中山南药科技有限公司

风湿平胶襄的研究开发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中药三类新药发,主治类风湿病,前期目标为以治疗药进入澳大利亚药品市场 广州陈李济药厂

“骨康”的开发研究 开发防治骨质疏松的中药三类新药 广州中医药大学

痛立克注射液 国家中药二类新药,其生产工艺成熟,质量稳定,疗效确切,为强效镇痛药 广东燕塘生物化学药业有限公司

   (二)研究中心及基地建设

  对现有研究基地加强支持力度,建立“中药活性筛选评价中心”、“广州中医药信息网络中心”等。

  1、建设中药活性筛选评价中心

  由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同组建开放式的筛选中心,利用两家单位现有的筛选技术和模型作为基础,进行优势互补,加强配套建设,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支持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重点对抗肿瘤、抗炎症的天然药物进行高通量筛选。

  支持广州中医药大学建立中药及其复方的活性筛选体系和相应的中药药理研究基地,重点开展抗病毒、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等中医筛选研究。

  2、建立广州中医药信息网络中心

  以招标方式建立中医药信息网络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中药制造业。该中心参与广州中药电子商务活动,并联合研究所、大学、企业、媒体、出版业,协调发展中药产业应用软件,开办有关机构及网站发布行业信息,发行相关出版物。

  3、省市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研究中心

  与省科技厅协调,支持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完善现代中药工艺研究实验室。

  4、与第一军医大学共建中药药学创新基地

  以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为依托建立创新基地,从事中药制剂和剂型改革、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及安全性评价等方向的研究,对名优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和开展新药研制。

  5、建立现代中药质量综合评价中心

  支持广州市药检所等单位联合建立较权威的现代中药质量综合评价中心并通国家认证,鼓励其与国外有关机构联合建设国际性中药质量检测中心。

  6、加强系列GLP、GMP、GAP基地的配套建设

  支持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中药GLP重点实验室的组建,达到国家规范标准;支持广东省中医院“国家中药GCP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支持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国家药品GLP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争取顺利完成国家验收。

   (三)重点扶持企业

  1、建立中药原料中间体提取中心

  该中心以美晨集团(市轻工所)为主体,建立符合GMP的中药原料中间体提取中心,对属于大宗、珍贵及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较为明确的单味药材,采用先进的提取分离工艺技术工业化生产标准化提取物,用于出口及在中药制剂生产中推广应用。

  2、建立中国广州清平现代中药商贸中心

  以荔湾区为主,市商委、市科委参与,以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形式征集重新规划清平药市的方案,高起点(信息化)、规范化(GSP、GAP)、合法化地将清平市场创建为全方位、多功能的现代化中药专业交易所,作为建设国家级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的一部分,申请国家药监局给予合法经营中药材和成药的许可,成为全方位展示广州中药产业的窗口、海内外产业合作的桥梁和国际性中药商贸活动的新平台,并建设一个国际化中药电子商务港、实现远程交易、低成本配送。

  3、建立一个中药科技创业企业的孵化器

  在广州地区选择一个中药生产厂,按国家GMP标准进行改造,配备现代中药中试、加工、生间设施,并提供配套的医药行业专业服务,建立一个孵化器。各种创业型的中药企业或项目公司无须耗巨资建立GMP基地,即可委托孵化器进行中试、加工、生产,从而加快产业化进程,节省成本,迅速成长壮大。

  4、支持广州医药集团、白云山中药厂等骨干企业建成符合GMP标准的现代中药加工基地和建立符合GAP规范标准的原料药材生产基地。

   (四)规划“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广州)”,申报科技部批准立项

  在省科技厅支持指导下,由市科委牵头,并与市计委、市经委共同组织,联合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药业、市生物医药工作小组等,在今年内完成规划并申报国家科技部立项。

   (五)申报国家批准举办“国际中医药科技产业博览会暨发展论坛”

  由市贸促会、市科委牵头,组织申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和进行筹办工作,争取由国家科技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药品监督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国际中医药科技产业博览会暨发展论坛”。首届博览会暨发展论坛拟在今年11月份召开。

   (六)进行广州中药电子商务实施方案规划和首期任务的实施

采取社会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广州中药电子商务规划方案;组织广州中药企业、电子信息企业、医药商贸企业、大学院所参与,共同开展电子商务业务。

   (七)成立中药现代化专家委员会

  由市科委牵头,聘请海内外药政管理官员、研究开发界专家、企业家、投资金融专家等组成现代化专家委员会,为广州中药发展提供咨询、指导和推介项目、技术、资金等。

   (八)开展穗港合作

  与广东省科技厅共同推动穗——港药产业合作,建立穗——港两地政府沟通的正式渠道,确定两地主要合作内容和方式。

   四、2002-2005年主要工作

  继续推进上述各项工作,通过重点支持一批研发项目、高水平研究基地和龙头企业,同时汇聚一批全国一流的学科带头人,使现代中药的应用基础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为中药产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一批研究成果和创新产品实现产业化,并逐步完成GAP药材基地、电子商务网络等配套建设,拓展相关产业领域,实现中药产业互动。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网址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05 GZBI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州生物工程中心 广州市人民政府生物医药工作组
粤ICP备161010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