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求对接

广东省首届优秀医药成果(33项)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日期:2023-09-27
33项优秀医药成果名单



眼观心脑肾病智能化诊疗体系
项目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
项目负责人:杨小红
项目成员:余洪华、胡一骏、蔡宏民、梁会营、刘磊、朱卓婷、曾晓敏、李聪、吴冠蓉、吴乔伟、彭庆晟、梁安怡、张学礼
项目简介:项目组以全民健康管理和慢病防治需求为导向,通过多源数据处理的技术创新、“视网膜年龄”的概念创新、心脑肾病全病程智能管理的模式创新,开创性建立了基于视网膜影像的心脑肾病跨学科、多场景、全病程、一体化的智能诊疗体系。本项目申请专利17项(已获授权3项),已登记软著19项;注册团标2项;发表论文42篇;构建大型自然人群队列1个、跨学科多组学共生数据库2个;“视网膜年龄”概念受到国内外126家媒体认可;眼观心脑肾病智能化诊疗云平台在全国26家医院推广应用,服务人群超过72150人次。

新型止血气雾剂应急装备
项目单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项目负责人:孙鸿涛
项目成员:卢慧勤、刘忠、张超、温俊帆
项目简介:本项目根据a-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粘合剂可以迅速止血而进行临床转化研究。研究成果为一种便于携带、可迅速止血、能适用于各类伤口,尤其是大面积、深在且复杂的创面或伤道的现场急救处理,能有效制止肢体伤口内动脉、静脉出血的伤口急救新型气雾剂装备,可作为急救包、无菌敷料以及止血带的替代物。

长双歧杆菌冻干制剂的开发
项目单位:中山大学
项目负责人:张革
项目成员:郭松鹤、毛金竹、窦书恒、杨绿山
项目简介:本项目从PD-1抗体治疗有效的肿瘤患者体内分离到长双歧杆菌SYSU-10菌株,并在结肠癌和黑色素瘤模型上证实了该菌株具有溶瘤效果以及增强PD-1抗体疗效。当前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对PD-1治疗不响应,该菌株可提高PD-1抗体临床使用价值。此外,本项目从本土婴儿体中分离出一株长双歧杆菌SYSU-02株,该菌株在动物溃疡性肠炎模型显著下调模型动物促炎因子的表达,其抗炎功能十分突出。

智能眼科微创手术机器人
项目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广州市微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黄凯
项目成员:林浩添、晏丕松、林生智、宋日辉、王弘远、李彦霖、梁宏立
项目简介:项目组以打造眼科手术智能化,助力全面实现未来智能医疗为使命,专注于显微手术机器人及相关技术自主创新和高品质临床应用的创新技术。项目启动至今已有超过10年研发经验,共获授权专利15项,发表论文20余篇,当前相关研发在全球眼科智能化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中国首家眼科手术机器人进入注册送检阶段的项目。

“无缺血”器官移植的发明与临床应用
项目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奇点医疗科技(广州)
项目负责人:何晓顺
项目成员:郭志勇、赵强、李冶夫、陈欣、吴志鹏、方小敏、张敏、郭希玲
项目简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明促进了器官移植从“冷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彻底解决了器官移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减少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相关配套设备可以有效评估捐献器官的活力与质量,并且增加捐献器官的利用率。目前已在肝、肾、心脏移植获得有效应用。另外,该技术还拓展应用到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器官转运、器官隔离治疗、肝衰竭治疗、人类器官疾病模型等。

Smad3/HIF-2α双靶点PROTAC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项目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项目负责人:王欣
项目成员:陈崴、杨嘉怡、范瑾瑾、冯少珍、骆宁
项目简介: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是一种新型药物形式,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及少数免疫相关疾病。我们首次针对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共同病理基础-肾脏纤维化,构建了能泛素化降解Smad3同时稳定HIF-2α的双靶点PROTAC,并证实其在急、慢性肾衰竭和高血压肾损害等小鼠模型中均具有显著的肾功能保护作用。

预测乳腺癌术前化疗敏感性试剂盒
项目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项目负责人:宋尔卫
项目成员:龚畅
项目简介:研发适合中国人乳腺癌术前化疗疗效的预测工具。团队基于乳腺癌干细胞相关miRNA风险基因建立预测中国人群乳腺癌复发的基因模型。开发了以10-miRNAs试剂盒为基础的多组学预测模型并进行临床验证。建立10-miRNA 基因模型并研发检测试剂盒,10-miRNAs检测试剂盒优势是精准识别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敏感人群和精准预测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DFS生存预后。多中心验证了以10-miRNAs评分为基础,联合病理特征和核磁共振参数建立的多组学预测模型, 对HR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判定具有优秀的预测效能(AUC 0.865),为临床个体化初始治疗决策提供更精确的指导方案。

便携式人工智能超声骨密度仪
项目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项目负责人:丁悦
项目成员:刘江、马腾、李中华、雷柏英、陈晓熠、何毅勇、高梁斌、李春海、陈仲、张琪、吴炯林、李长川
项目简介: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由于缺乏便捷、有效的骨密度筛查设备,使该病无法实现早防早治。丁悦教授团队已研发出一款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人工智能超声骨密度仪样机。已申报专利11项(含PCT),其中4项已获授权,2项PCT国际公布,并获得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五十强项目”。

荧惑孤独症辅助诊断系统
项目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项目负责人:邹小兵
项目成员:李明,张东,谢奕香,朱绘霖,张颖滢
项目简介:“荧惑”是一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以对18-30个月(1岁半到2岁半)的儿童进行自闭症的辅助诊断。该系统通过观察儿童在多种虚拟场景中的自由玩耍和特定行为范式,利用多种非接触式传感器,无约束、隐蔽地收集儿童的多角度多模态音视频行为信号,结合多种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具有临床可解释性的多种行为范式得分,实现自动诊断。

新一代高性能眼科光学影像诊断装备
项目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美十光学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袁进、庞杰
项目成员:肖鹏、段铮昱、王耿媛、骆仲舟、马可、黄远聪
项目简介:高性能眼科光学诊断装备提供的眼组织精密影像是眼病诊疗的前提和基础。项目组针对国家和临床的重大需求,医理工融合创新,研发眼科全视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FFOCT)、超高分辨率悬臂/手持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眼科多模态成像诊断系统等系列高性能眼科光学成像技术和装备,推动我国眼病诊断从“结构成像”向“功能成像”模式跨越,实现我国在眼科医疗重大装备领域的技术自主可控和创新引领。相关成果在Nature Com、Optica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著9篇,申请专利15项,授权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21)、二等奖(2020,2022),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22)等。

多通道阴道模具的开发及应用
项目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项目负责人:曹新平
项目成员:欧阳翼、刘红英、麦苗青、陈锴、李珺芸、黄晓丹、陈佛平、王颖、霍蓝青
项目简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于2000年首创使用徒手宫旁插值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因徒手操作难度大,一直难以推广。曹新平教授团队于2015年开始研制使用阴道模具辅助后装放疗,并致力于产品化推广至整个行业。

钙连蛋白在肿瘤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项目单位: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项目负责人:王智
项目成员:马达、房娟
项目简介:钙联蛋白Calnexin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内质网并能与 Ca2+结合的I型跨膜蛋白,是重要的类凝集素分子伴侣, 本项目研究发现Calnexin有望成为独立或者联合PD1行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以1类新药SK08为代表的从肠道共生菌到活体生物药的转化与研制
项目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知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智发朝
项目成员:王晔、刘洋洋
项目简介:项目产品SK08活菌散适应症为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肿瘤,是我国第一个获批临床、并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活体生物药。第二个品种SK10针对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获得了美国FDA的IND许可,是FDA首次批准基于二代益生菌(脆弱拟杆菌)开发的活体生物药进入临床,目前已在美国启动I期临床试验。

OGT在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项目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项目负责人:余江
项目成员:陈新华、李国新、林填、黄慧琳
项目简介:本项目从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出发,进行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的技术改良,自主创新研发了OGT引导管,并遵循外科临床研究IDEAL框架从理念到产品最后到临床验证,取得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

颅内自膨式可回收覆膜支架的应用
项目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项目负责人:段传志
项目成员:李西锋、何旭英、张炘、金法、李然、刘文超、郭慎全、冯欣、范海燕
项目简介:本项目研发的自膨式、可回收覆膜支架具有顺应性好、可回收、贴壁性能好的优点,同时规避了现有颅内支架的缺点,术中无需瘤腔操作,降低破裂风险。从治疗理念和技术操作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原创性。目前已获得专利所有权,已生产完成第一代覆膜支架样品。

血液净化产品及透析器的创新研制
项目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项目负责人:尹良红
项目成员:胡波 、栾韶东、孟宇、管保章、董向楠 、刘海平、云琛 、陈祖辉、刘璠娜、曹锐、李云逸、余宗超、龚文玉、卢永平
项目简介:该项目负责人研制了国产暨华血透机,获得相关专利26项授权;获得10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症,年销售量近4000万元。 

呼吸中枢驱动检测装置
项目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项目负责人:罗远明
项目成员:贺白婷、邱志辉、陈彦、梁珊凤、王璐、肖思畅
项目简介:呼吸中枢驱动检测是评估呼吸中枢驱动及呼吸肌功能的“金标准”,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指导临床诊疗实践、完善机械通气管理及提高危重症抢救均有重大价值。

智能生物标本安全前处理系统
项目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项目负责人:孙宝清
项目成员:郑佩燕、李宁、张冬莹、程章恺、黄惠敏、罗文婷、李锦聪
项目简介:本成果成功开发了一套机械化、智能化且高度兼容的生物标本安全前处理系统,包括了自动采集、分类、离心、分拣与传送等全套智能化服务装备。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大数据与生物样本库平台
项目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项目负责人:劲平
项目成员:高怡、简文华、张冬莹、罗文婷、梁振宇、王凤燕、陈一君、李洽胜、赖嘉豪、陈薪如、杨逸、潘成琴
项目简介:建成包括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大数据平台、生物资源库共享平台、呼吸影像应用平台、肺功能质量控制平台等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大数据及生物资源库平台。

扶正和肤止痒方
项目单位:广东省中医院
项目负责人:卢传坚
项目成员:陈海明、邓浩、闫玉红、陈更新
项目简介:扶正和肤止痒方是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卢传坚教授在长期治疗银屑病实践中根据“外治虽以祛风化湿为要务,勿忘健脾温肾固本防复发”治疗策略原创的有效外用方药,该方强调“寒温并用,敛湿与润燥互补,以平为期”,临床实践及研究充分证实了其能有效降低银屑病患者的PGA、PASI和BSA评分情况,有效改善患者皮损,且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养阴舒肝法辨治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项目单位:广东省中医院
项目负责人:王小云
项目成员:曹晓静、黄旭春、刘建、成芳平、陈更新、杜巧琳、朱静妍、黎霄羽、冯大宁、罗李娜、欧爱华、朱敏
项目简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y Insufficiency,POI)是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衰退的妇科内分泌疑难疾病,主要采用激素治疗,但无法逆转衰退的卵巢功能,长期使用激素有增加乳腺、代谢及自身免疫等疾病的风险。国家首届岐黄学者、广东省名中医王小云教授针对目前POI的治疗难点,结合本病肾虚肝郁的核心病机,创新性提出“养疏结合,燮养天癸”辨治POI,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作用机制研究、多中心推广应用研究、新药研发及成果转化等,创建了“理-法-方药”相对完整的POI中医诊疗体系。

机械通气致气道与肺损伤的保护技术
项目单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项目负责人:赵柏松
项目成员:宋兴荣、徐家壮、潘永英、王志国
项目简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维持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生命的必要措施,广泛用于全身麻醉、重症肺部感染抢救及呼吸衰竭的支持治疗等多种临床场景。然而,气管插管下机械通气会引起气道黏膜损伤、微误吸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

智能多功能上下肢训练一体机
项目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
项目负责人:陈小花
项目成员:胡新佳、张晓明、贾兆锋、崔凤婷、胡红英、陈侨楠、陈侨锋
项目简介:1、可从零肌力进展到正常肌力的训练,快速促进肌力恢复,纠正异常肌张力;2、多种训练模式,可从被动训练逐步进展到助力、主动、抗阻训练。3、多关节活动度:启动机器即可进行上肢肩、肘、腕、指,下肢髋、膝、踝多关节分阶段连续进行逐个关节的连贯性活动,实现模仿人体上肢、下肢多关节多活动度的运动模式;4.本项目不仅提供给四肢骨折患者使用,凡涉及上下肢肢体功能障碍或因神经损伤而致瘫痪的病种均可使用,无人群及病种限制。

高毒力鲍曼不动杆菌快速检测试剂盒
项目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
项目负责人:黄维
项目成员:胡春霞,林楚楚,余慧娟
项目简介:以往通常需要进行动物实验才能判断菌株的毒力,耗时时间长,成本高,对实验条件要求也高;即使判断出细菌的毒力,对临床上的危重症病人来说,通常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临床意义不大。本项目开发了高毒力鲍曼不动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可迅速检测菌株毒力,填补了临床上对鲍曼不动杆菌毒力检测方法的空白。

新冠病毒超广谱中和抗体研发
项目单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项目负责人:张政
项目成员:鞠斌、周兵、郭慧敏、范晴
项目简介:该成果开发了超广谱的单克隆中和抗体VacW-209对抗突变株,归纳总结了一类重要公共抗体的保守表位,为今后通用疫苗的设计提供了潜在靶点。同时,首次发现了新冠中和抗体的另一种“头碰头”二价结合形式,能够增强抗体的结合与中和活性,并且可能会降低病毒逃逸风险,为下一步设计抗体治疗方案提供了线索。

结核感染免疫诊断分层解决方案
项目单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项目负责人:卢水华
项目成员:范小勇、方木通、刘旭晖、黄震、叶涛生、曾剑锋
项目简介:本项目自主研发新一代结核菌素皮肤试验(EC)、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LAM-LFIA技术和挖掘潜在结核特异性新抗原,形成准确、实用的大规模结核感染筛查和结核病鉴别诊断技术系统,建立适合基层医院或社区、中小型医院等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结核感染诊断的分层解决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是中国结核病防控体系的一个重大突破。

骶棘韧带穿刺引导器
项目单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项目负责人:张文举
项目成员:张伟丽
项目简介:在中国,约2239.9万60岁以上老年女性存在重度子宫膀胱脱垂,需要手术治疗。骶棘韧带固定术是治疗重度子宫膀胱脱垂的经典术式,其治愈率高,费用低。然而,因骶棘韧带位于盆腔深部,手术操作空间狭小,传统持针器夹持缝针操作困难,导致并发症多,如损伤神经、血管和肠管等。为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发明了骶棘韧带穿刺引导器,申请了3项专利,正在进行专利转化工作。

可生物降解载药高分子材料支架
项目单位:深圳市儿童医院
项目负责人:邹冬梅
项目成员:刘亮、曾银珍、代东伶
项目简介:通过合理选用甲壳质、磷酸钙、聚丙烯酸树脂、乙烯基吡咯烷酮、复合氨基酸、硫酸软骨素,制备得到一种网状结构支架,并将治疗药物进行负载,得到的可生物降解载药高分子材料支架,拉伸强度可达72.5MPa,弯曲强度可达25MPa,表明力学性能良好;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均为1级,表明对细胞活性影响较小,显示出优良的细胞相容性,应用价值广泛。

伤科黄水
项目单位:佛山市中医院
项目负责人:何明丰
项目成员:雷凯君、李子鸿、李怀国、刘东文、郑芳昊、杨波、林明越、陈淑映、何宝凝、陈韵姿
项目简介:伤科黄水为佛山市中医院自主研发的院内中药制剂,具有清热消肿、活血化瘀、祛腐生新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软组织及骨骼损伤等骨伤科疾病。以该药为研究对象,先后获得政府科研立项达5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5项,获政府及学术团体奖项4项,

胃镜咬口器改良应用
项目单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项目负责人:陆清华
项目成员:李兆滔、黄辉文、何卉欣、张春燕、冯丽坤
项目简介:2022年8月23日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称:一种胃镜咬口器,该胃镜咬口器连接负压装置后,能对患者的分泌物进行持续吸引,预防误吸;筒状的保护罩,可对吸引段环绕遮挡,提高使用时对患者的保护;吸引管在咬口外筒内活动顺畅,提升吸引效果;使用压带、缓冲套增强使用体验。

NOTES手术经肛门取标本的通道装置
项目单位:云浮市人民医院
项目负责人:杨凯
项目成员:杨凯
项目简介:本装置为一次性使用耗材,适用于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 ,NOTES)经肛门进行取出肿瘤标本的操作,原理是通过在肛门到直肠残端之间建立的气充式通道,术者在肛门侧经过此通道方便取出肿瘤标本。

聚羟基脂肪酸酯复合3D电纺丝膜
项目单位:广东开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王辉
项目成员:陈双、李英儒、黄榕康、路婧
项目简介:项目基于近场直写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羟基脂肪酸酯(PHA)3D电纺丝膜,通过化学改性将聚多巴胺(PDA)接枝到膜表面,得到具有防粘连、可生物降解的功能化PHA/PDA电纺丝膜。

多回路反馈穿刺介入手术控制系统(SGNIO)
项目单位:珠海(横琴)智慧研究院联合团队、横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王澄
项目成员:肖静、朱建军、李迟迟、陈鹏、陈泽欣、黄永阳、陈世佳
项目简介:多回路反馈穿刺介入手术控制系统SGNIO,主要应用于穿刺活检、消融、粒子植入等经皮穿刺术式,旨在辅助介入医生快速精准定位体内靶点,有效提升一针到位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址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2020 GZBI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 广州生物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粤ICP备161010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