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对接

转让非布索坦(Febuxostat)项目
来源:borui@yahoo.com.cn 日期:2009-05-18 06 【字体:
非布索坦(Febuxostat)项目简介 非布索坦 用于治疗尿酸过高症(痛风) 1、申报类别:3.1 2、剂型及规格 原料+胶囊剂:80mg 3、转让标的:新药技术转让 4、品种概述 Febuxostat为新一代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尿酸过高症(痛风),目前已完成所有临床研究。首先日本帝人公司于04年年初在日本申请上市,其年底在美国申请上市,IPSEN公司在欧州申请上市;其化学名称:2- [3- cyano- 4- (2- methylpropoxy)phenyl]- 4- methylthiazole- 5- carboxylic acid,其他名称:TEI-6720;TMX 67,分子式:C16H16N2O3S,分子量:316.0,CAS登记号:144060-53-7 痛风的发生是由于体内产生尿酸过多及肾脏清除能力下降,尿酸体内蓄积,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及各脏器沉积。因此,痛风的治疗通常采取的手段是: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生成,并采用适当措施改善相关症状。体内尿酸的生成与嘌呤代谢有关,在嘌呤代谢的最后步骤中,次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R)的作用下生成黄嘌呤,再进一步生成尿酸,抑制XOR的活性可以有效的减少尿酸的生成。 40年来,别嘌呤醇是临床上唯一一个用于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并作为痛风的黄金治疗药物广泛用于临床,在抗痛风的治疗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由于别嘌呤醇只对还原型的XOR有抑制作用,在别嘌呤醇(及活性代谢产物oxypurinol)与XOR的相互作用中,XOR可由于酶中的钼活性中心自发性还原而恢复活性;另外由于别嘌呤醇为嘌呤类似物,不可避免的造成涉及嘌呤及吡啶代谢其他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别嘌呤醇治疗中,需要重复大剂量给药来维持较高的药物水平。由此也带来由于药物蓄积所致的严重甚至致命的不良反应。Febuxosta为新型的非嘌呤类XOR酶抑制剂,其对XOR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并对氧化型和还原型的XOR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XOR的Ki和Ki’值分别为0.6和3.1nM。而Febuxosta在高达100μM的浓度下,对涉及体内嘌呤和吡啶代谢的以下酶活性没有影响:鸟嘌呤脱氨基酶、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芳香磷酸核糖转移酶以及乳清酸核苷酸脱羧酶等。并且Febuxosta对XOR的抑制作用不受酶的氧化还原状态影响。体外研究显示:Febuxostat别嘌呤醇相比,不尽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而且具有更强的活性。Febuxostat抑制牛乳中黄嘌呤氧化酶及小鼠和大鼠肝脏中XOR的IC50分别为114、118和210nmol/L,而别嘌醇的相应IC50分别为1700、380 和1100nmol/L。动物研究显示,Febuxostat能显著降低小鼠、大鼠以及黑猩猩的血液尿酸水平,其作用明显强于别嘌呤醇。小鼠口服Febuxostat和嘌呤醇减少血浆尿酸水平的ED50值分别为0.7和2.7mg/kg;Febuxostat以剂量依赖方式降低大鼠血浆尿酸水平,其作用较别嘌呤醇强10倍;对于黑猩猩,Febuxostat和别嘌呤醇使尿酸降低50%的剂量分别为2mg/kg和5mg/kg。 Febuxostat口服吸收完全,给药后0.7~1.3小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半衰期2~8小时,大部分药物以游离态存在于体内,给药剂量的30%以原药形式经肾脏排除。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不同程度的肾功能状况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没有影响。 5、临床情况 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Ⅱ期临床研究评价了febuxostat的安全性和对痛风的疗效。总共有136名男性和17名女性痛风病人随机接受安慰剂或本品(40、80或120mg/d),4周后检测发现,本品各剂量组病人血清尿酸(sUA)浓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按剂量由低至高各组分别平均降低37%、44%和59%,而安慰剂组病人sUA浓度仅降低了2%;且安慰剂组及由低至高各剂量组中sUA浓度降到60mg/L以下的病人分别占0%、56%、76%和94%;绝大多数病人坚持完成了试验,本品和安慰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分别为54%和50%,并且这些不良反应大多轻微,具有自限性,常见的有腹泻、疼痛、背痛、头痛和关节痛。 一项Ⅲ期临床试验平行比较了本品(80和120mg/d)和别嘌醇(300mg/d)的疗效。对760名病人进行的为期1年的研究显示,与别嘌醇组相比,本品组中有更多的病人达到主要试验疗效指标-最后3个月均测得sUA浓度低于60mg/L(所有受试者均为痛风病人,且试验前sUA浓度均在80mg/L以上);在治疗52周后,本品未能显著减少痛风石面积(痛风石是痛风特有的尿酸盐结晶的聚集体),但在试验早期的高剂量组,该作用较明显;各治疗组中,sUA浓度达标(<60mg/L)的病人较少再突发痛风,且其痛风石面积有更明显的减少;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相似,本品80和120mg剂量组及别嘌醇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75%和85%,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腹泻、头痛、关节相关征和症状及肌骨骼/结缔组织症状。 6、市场情况 痛风是一种全球性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的高低受经济发展程度、环境、饮食习惯、种族、遗传、医疗水平、诊断标准和统计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各国报道差异较大。据现有资料显示,欧美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约为2%~18%,痛风的患病率为0.2%~1.7%。南太平洋的土著人群高尿酸血症则高达64%。日本在二战以后,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摄入动物蛋白及脂肪的增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有显著增多趋势,推测痛风患病率为 0.5%。总之,无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在亚洲各国,痛风的患病率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亦呈直线上升趋势。近年来有统计表明,在所有,年龄段痛风总的患病率约为0.84%。   痛风的发病与生活水平密切相关,以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饮食中的动物性食品较少,因而痛风的患病率较低,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痛风发病有关的食品,主要是各种动物性食品在饮食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使得原来少见的痛风患病率与日俱增,尤其在中老年人群、慢性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中更容易发病。有资料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约2.4%~5.7%存在血尿酸过高的情况。我国台湾地区30岁以上的成年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7.3%。但不同年龄组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有显著差异,如老年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可高达24%以上。血尿酸过高的患者如果不注意饮食控制和治疗,约5%~12%最终会发展成为痛风,其余可始终没有任何症状。   我国痛风及高尿酸症的发病率并不确切,但从近年的文献报道来看,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从药物治疗来看,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开发一种有效、安全而且服用方便的药物成了继续解决的一个问题。治疗药物的缺失,给新型药物的开发带来巨大商机。 7、专利情况项目进度 本项目没有化合物专利,在国内有工艺及晶型专利,但不影响国内企业操作本项目;我公司已攻克其原料合成工艺,现已能做到公斤级,原料和制剂稳定性考察已到9个月。合同签订可立即进行技术交接。 8.联系电话:15155907696 郭经理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网址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05 GZBI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州生物工程中心 广州市人民政府生物医药工作组
粤ICP备161010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