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

团队名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实验室
级别:  国家级
研究方向:  病理生理
所属领域:  基础医学
学术带头人:  陆大祥
依托单位:  暨南大学
联系人:  陆大祥
联系方式:  tyl@jnu.edu.cn
主管单位:  暨南大学
简介: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实验室是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最高级别,登记编号:TCM-03-131;批准文号:中国医药发[2003]32号)。2004年成功申报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点,2006年与中医系联合成功申报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2007年申请了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所在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是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的挂靠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国家一级学会)副理事长和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均由本学科学术带头人陆大祥教授出任。2003年以来,我们共组织和主持召开全国学术会议2次,邀请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来讲学。陆大祥教授作为知名学者参与组织了2005年第253次香山科学会议并做了有关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的专题报告。《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主编和副主编均由本学科担任,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经过数年建设,病理生理实验室形成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危重病,内毒素致病作用的信号传导机制和内毒素拮抗剂的研究和疾病的神经免疫网络调控与发热机制等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和方法研究发病机制的研究方向,并在脑功能与疾病的研究方面开辟了新的领域。通过对脑的体温调节功能和炎症的研究,目前已将研究延伸至脑功能与疾病的研究,特别是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感染性疾病和重大传染病艾滋病导致的脑认知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的研究。
人员设备情况:

病理生理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是我校医学方向唯一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自设立以来对支撑医学方面的科研项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实验室分布在医学院七楼,实验室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符合建立高水平实验平台的要求。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尚不能满足实验的需要,此次建设目的在于对该重点实验室的实验条件进行补充,加强该实验室的硬件建设。

经过数年建设,本实验室建立了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的生物测温实验室,能在无应激状态下长期,连续,同步测定动物体温、心率和活动状态等多种生理数据,可实现计算机控制的多道实时观察记录,并在实验动物热型模型、动物适应、数据处理和误差校正等方面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为国内本研究领域同行遵行的实验规范)。建成了我校第一个膜片钳电生理实验室,购置了研究级荧光显微镜,计算机控制的生理机能实验系统,初步完成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基础设备和心理行为检测仪器的配置。

最近,本实验室在暨南大学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已购进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可实现具有无创性实时连续进行小动物活体结构及功能观察、精确测量及细微构造分析的特点,并能实现同步心血管功能记录与重现,是进行大量的疾病动物模型的观察,特别需要运用病理形态变化和功能指标同步结合的无创性检测的理想设备。

现有仪器:

动物机能实验相关仪器
 行为学实验相关仪器
 小动物超声
 分子生物学相关仪器
 药物的提取与纯化相关仪器
 电生理相关仪器
 细胞培养室
 分光光度仪及酶标仪
 发热实验室相关仪器
 倒置荧光显微镜
 高性能计算机集群

科研服务:

病理生理学实验室现有使用面积305平方米,按技术特征划分为如下功能区域:

 1、生物体温测定与发热实验室 本室能实现温度控制,计算机实时监测,并配有高精度标准温度计校正系统,低约束标准实验动物笼架,能保证测温精度。为我国目前历史最长久,技术最稳定,经验最丰富,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生物测温实验室之一。并配置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无应激遥控测温系统,为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生物测温实验室。

 2、电生理实验室 装备有低阻抗专用地线及防震设施,主要设备包括示波器、录音机、微电极拉制器、微电极放大器、立体定位仪、微机接口电路和软件。可记录细胞内外生物电信号,活体动物脑细胞放电等。计算机可对所得资料进行实时记录、存储、回放、分析等,是进行神经生理功能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此外还建立膜片钳操作系统,可进行细胞电生理学实验研究,细胞内、外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3、生理机能实验室 新近装备的计算机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能进行多种生理信号的采集、测试和分析。计算机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能同时记录四通道数据,并备有多种专用程序,可覆盖基础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一般神经生理学的实验研究要求。

 4、细胞培养室 常规设置二氧化碳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和倒置显微镜,可满足多种组织和细胞培养的需要。

 5、心功能研究室 配置小动物实时超声影像仪、离体工作心脏灌流系统,可进行大鼠、小鼠心脏等的在体无创性影像实时观测(B超、M超、超声多普勒观测等),离体心脏的灌流及工作心脏的研究等,在改善心功能药物研究、新药开发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6、脑功能研究室 配置有动物学习记忆测试装置(包括:Morris水迷宫、动物自动避暗测试仪、动物自动跳台测试仪,BI2000多功能图像分析仪),可进行大鼠、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测试,包括行为学、形态学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图像定量分析(如PCR产物电泳照片、Western Bloting杂交后扫描照片的分析等),多功能图像分析仪还具备微循环方面的研究功能。

7、形态学研究室 配置有荧光正置显微镜、荧光倒置显微镜,可进行组织、细胞微观变化观察。 8、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配置有PCR仪、电泳仪系统、高速离心机、白光/紫光透射仪,可进行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

 9、计算机信息网络体系 通过三个独立端口连通校园网,可自如通达国内外网络资源,在进行文献检索、信息交流和数据库资料查询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研究方向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对疾病的诊治提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经过长期积累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现已经形成了如下研究方向:

1、疾病的神经免疫调控与发热机制 本方向以发热为基本模型,研究体温中枢正负调节两个组成部分的中枢定位和神经传导通路及其相互影响,同时研究感染性疾病时机体如何通过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网络影响和控制疾病状态时的代谢和机能,探讨炎症病理过程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细胞信号传导机制,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电生理学技术,行为分析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研究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神经免疫网络的整合特性及其所包含的关键分子事件。

 2、中西医结合防治危重病(脑的功能与疾病) 对内毒素性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中医药防治进行系列研究。根据外来邪毒与内生湿热淤毒引起营阴耗损、络脉淤阻,阳气郁而不达是内毒素性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早期病理改变,提出清热解毒同时理气活血以通络活络,用中医药防治内毒素性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新的有效策略。从现代生物医学的角度,进一步揭示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方药防治内毒素性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对疾病时的脑功能特别是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和重大传染病艾滋病导致的脑认知功能障碍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的研究。

3、心血管病理生理学 本方向以心血管疾病为基本模型,研究多种药物(化学药物/中药)对多种原因引起心血管病的防治作用,同时研究药物对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的影响,重点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药物的作用机制等,目前可以开展整体动物的心血管研究、离体心脏研究、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的研究等。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电生理学技术、共聚焦显微镜和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流式细胞技术、离体心脏灌流技术等对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进行研究,已经发现了甘氨酸的心脏保护作用,并首次证实心肌细胞上存在甘氨酸受体,现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4、炎症与危重病发病机制 本方向以炎症(内毒素血症/脓毒血症等)和危重病(休克、心血管疾病、肿瘤等)为研究对象,研究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受体、细胞凋亡及其细胞异常增生和分化等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炎症与危重病发病机制,从整体水平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揭示炎症和休克等病理状态下组织、细胞以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以及功能改变的关系。进一步研究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心血管疾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进行炎症与细胞的重塑、修复等的基础性研究等。目前,已经在急性期反应与机体的促炎抗炎调节,抗炎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5、中药活性成分、新药开发研究 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中药降血脂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中药降血脂机制研究。中药抗衰老活性成分、作用机制研究,中药对脂肪肝治疗作用的研究,中药活性成分解热机制的作用研究,已在权威杂志、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已获资质:
主要成果: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网址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05 GZBI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州生物工程中心 广州市人民政府生物医药工作组
粤ICP备161010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