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

团队名称:  广州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级别:  省级
研究方向:  神经科学
所属领域:  临床医学
学术带头人:  廖卫平
依托单位:  广州医学院
联系人:  基础部
联系方式:  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0号广医二院神经科学研究所(510260)
电话: 基础部:020-34152640(1) 秘书部:020-34152626
传真: 020-34152626
email: ion@gzneurosci.com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简介:

        神经科学研究所于1986年9月26日经广州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1988年10月9日建成揭幕。广州医学院蔡昭明副院长兼任所长,温祥来博士任名誉所长;1995年,陆雪芬教授任所长;2002年,廖卫平教授任所长,陆永建主任医师、徐恩主任医师任副所长。朱建堃教授、王增慧教授、郑德枢教授、何旦莎副研究员、燕启江副研究员等历任副所长。

       香港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温祥来博士,曾任亚太地区神经外科学会主席、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第二副主席,受聘为广州医学院名誉教授,鼎力支持神经科学研究所建设。他亲自拟定神经所建立和发展规划方案,具体指导建所和科研、医疗工作。他不辞劳苦,奔波于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之间,为研究所先后募集仪器资金总值近2600万港元。从美国、加拿大、香港推荐12为位神经科学著名学者,兼任研究所学术职务。多方联系取得资助送研究所几位青年研究人员出国进修提高。研究所先后得到何善衡基金会等机构和个人的捐助。在温博士支持和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神经科学研究所,其模式、设备、技术、规模,在华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神经科学研究所分基础科学部分和临床科学部分。临床部分设在第二附属医院,拥有4个病区和独立的手术室、复苏室,共有病床170张,专科手术室4间。开设神经内、外科专科门诊、急诊,临床电生理诊断室,癫痫中心。配置了优良的治疗环境和先进的诊疗设施,装备有接触性激光、生理监护仪、Video-EEG等一系列先进设备,加上二附院的CT、ECT、γ-刀、X线脑造影设备,构成甚为完整、先进的临床神经科学研究和诊疗体系。基础科学部分原设在学院本部,有600平方米的实验场所;随着何善衡脑科中心的落成,基础科学部分于2000年3月顺利搬迁至第二附属医院何善衡脑科中心, 实验用房2100平方米,重要科研设备1000万元以上;本实验室拥有独立的图书室等配套的教学与研究设施。按专业分为神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化、神经电生理、神经病理、细胞培养、高效液相、医学信息实验室等,装备有整套的先进仪器设备。

       神经科学研究所十分重视学术队伍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的学术骨干,如神经内科教授熊希民、陆雪芬,神经外科教授朱建堃、李镜荣,神经生物学教授郑德枢等等,带动了科研、医疗发展和青年技术人员的成长。先后选送到国内、外进修培训的有54人。建所十多年来,造就正高职称的10人,副高职称13人。目前全所教职工160人,具有技术职称的145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具有硕士学位9人,其中正高14人,副高16人,中级职称40人,初级职称75人,形成结构甚佳的学术梯队。

       神经科学研究所十年来科研成绩喜人。1992年神经病学被评为省重点扶持学科,1994年神经病学获准硕士点招生,并被评为市重点课程。1996年被卫生厅和市教委评为重点实验室。1994年获准为硕士点。2004年获准招收博士研究生,并成立博士后工作站。科研成果获部、省级成果奖11项次,市级成果奖13项次,学院成果奖10项次。申报获准科研立项57项,其中国家级9项,部、省级25项,市级23项。公开发表和在国际、全国性学术会议宣读的论文共约500篇,主编卫生部《癫痫》视听教材。

       神经科学研究所专科医疗水平已达省内领先地位,在癫痫、儿童神经病、脑肿瘤等方面,已达国内先进水平。收治省内、外乃至国外的急诊、疑难、危重病人及抢救病人,年门诊量约4.8万人次,年住院留医者约1500人次,病床使用率90%以上。神经外科年手术在500人次以上,迄今已成功进行脑动脉瘤50例,无一死亡。脑干肿瘤直接手术30例,接触性激光切除肿瘤30例,省内最早开展CT立体定向治疗神经外科疾病60例,华南地区最早进行γ-刀治疗震颤麻痹70例,择期手术中脑肿瘤手术占一半以上,死亡率接近国内最低水平。神经内科收治大量急诊、疑难、危重病人,抢救的危重疑难病例包括重症G-B-S、重症肌无力、重症脑血管病、重症多发性硬化、重症脑炎、癫痫持续状态等等。随着医疗水平提高,神经科学研究所在省内外的知名度提高,被邀参加院外省外会诊的次数越来越多,每年达200人次以上,遍及华南各省、市、县。

       神经科学研究所承担学院的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和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物学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和实习带教任务,包括研究生、本科、专科、高护班和护士学校等多层次的教学。目前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6名。接受神经科医生进修培训,先后接受本省和国内8个省的进修医生200多人。

       神经科学研究所重视与国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曾邀请许多著名学者不定期到所讲学。十多年来研究所接待国外学者30批、50人次到所讲学和交流;2002年在我院成功举办第三届华夏癫痫学术会议,促进了本所学术水平提高和学术研究发展。

网址:http://www.gzneurosci.com/

 

人员设备情况:

        广州医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是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学科,广东省卫生厅特色专科,由专科门诊、急诊、电生理诊断室及住院病房组成。在脑血管病、癫痫 、儿童神经病、神经免疫性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方面达国内先进水平和省内领先水平。

        人才队伍
神经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国内知名教授和一支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队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7人;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6人。

        知名专家
陆雪芬 神经内科教授,原神经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神经科学会主任委员。从事神经病学研究五十年,对脑血管病,癫痫,儿童神经病的诊治有很深造诣,尤其对是疑难病和罕见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显著疗效。
廖卫平 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抗癫痫协会副会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国际抗癫痫联盟亚太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癫痫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广东省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在开展癫痫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方面有较深造诣,尤其擅长于难治性癫痫和罕见、遗传性癫痫的诊断和治疗,对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徐恩 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神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从事神经病学专业医疗工作20多年,对神经系统疑难病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脑血管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造诣,擅长各类重症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在脑血管病的社区防治、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易咏红 神经内科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神经病学专业医疗工作20多年,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对各种儿童神经病、儿童智能低下疾病、癫痫、肌肉病和各类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
高聪 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神经病学临床医疗工作20多年,对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等神经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各类疼痛的诊治有较高造诣,对疑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朱德仪 主任医师,原广州市神经病学会主任委员。从事神经内科专业40余年,特别是对脑血管病、癫痫、神经免疫性疾病、神经炎症性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及其他疑难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曾国玲 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内科专业40余年,特别对脑血管病、神经炎症性疾病、痴呆、周围神经病、头痛、小儿抽动症的诊疗及其他疑难疾病的诊治有较高造诣。
王延平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神经内科专业20余年,有丰富的神经内科临床经验,特别对痴呆的诊断和治疗、癫痫、神经心理性疾病、头痛的诊治有较高的造诣。
何小诗 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内科专业20余年,有丰富的神经内科临床经验,对癫痫、神经电生理、24小时长程脑电图检查、儿童神经病、帕金森病等有较深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
蒲蜀湘 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神经内科及神经康复专业10余年,有丰富的神经内科及神经康复诊治经验,尤其擅长癫痫、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神经炎症性疾病、神经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谢海峰 男,40岁,1989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神经内科专业16年,有较丰富的神经内科临床经验,特别对神经系统急诊处理,脑血管疾病防治、癫痫、24脑电图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有较高水平。2001年获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资格。
王剑威 男,1989年毕业于广州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神经病学临床医疗及教学工作16年,对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癫痫以及其它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科优势
该科内部设施完善,拥有脑电图机、肌电图诱发电位系统、彩色经颅超声多普勒仪、24小时VIDEO脑电图系统、CT、MR、ECT、γ-刀、X线脑造影设备等一系列先进、精密的诊断设备。
神经内科病房分两个病区,有病床100张,设有脑血管病专科病房和癫痫病房,配有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和专业的护理人员,为脑血管病和癫痫病人提供专业化和规范化治疗。建立了脑血管病诊治的绿色通道,开展了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使超早期(发病6小时内)的脑动、静脉梗塞患者得到及时、快速和规范的治疗,有效地降低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取得明显效果。病房配有多功能监护仪 、可调同步呼吸机 、心电图仪、除颤监护仪、血糖分析等现代化设备,为重症病人的抢救提供了重要保障。
癫痫治疗中心,集病房、门诊、咨询部、电诊断室及基础实验室于一体。十余年来对癫痫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癫痫治愈率达80%,尤其擅长于难治性癫痫的诊治,对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成功率达90%,远远超过国内外报导的平均水平。在国内率先引进美国“电视录像脑电图监测系统”,以同步显示病人发作时脑电变化,为解决疑难癫痫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基本设备:
Sanyo-30℃低温冰箱
Beckman低温离心机
SANYO-70℃低温冰箱
德国台式冷冻高速离心机
Virtis真空冷冻干燥机
高速浓缩机
医用超净工作台
二氧化碳检测器酶标仪
二氧化碳培养箱

物理化学分析仪器:
液体闪烁计数器
r-计数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
电子分析天平

显微镜系列:
Leic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万能显微镜倒置显微镜
Motic体视显微镜
Olympus显微镜
日本生物显微镜

切片机系列:
振动切片机
恒低温切片机
冰冻切片机
石蜡切片机
病理切片机
美国震动切片机

分子生物学设备:
美国杂交仪
德国PCR仪(带原位槽)
PCR扩增仪
BIORAD 凝胶成像仪
BIORAD DOGE系统
电泳仪

电生理设备:
惊厥阈值自动测定仪
Patch Clamp System(HEKA)

其它:
酶联免疫吸附阅读机
变性高校液相色谱(DHPLC)
EPPEDORF纯水仪
立体定向仪
烟尘采样器

科研服务:

(一) 癫痫
 癫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病人和社会的危害大,同时癫痫的研究涉及脑功能的基本问题——电兴奋性过程,是脑研究的一个窗口。在近年的研究中,我们绐终坚持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创立了一系列研究方法路线,对癫痫的基础和临床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省市级课题多项,取得一定的进展,确立了在国内的领先位置,得到了同行的肯定。

a) 癫痫发作期改变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在有关额叶癫痫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专著“神经系统疾病理论与实践” 中“癫痫发作期脑电图改变及记录技术”部分;"长时间监测在临床的应用价值研究"在全国会议报告,获得好评;有关失张力发作的论文在22届国际癫痫会议发表。

b) 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癫痫与精神分裂症单胺递质代谢变化的对比研究”。明确了脆性X综合征与癫痫的关系,并发现相当部分脆性X综合征患者有高热惊厥史并与脆性表达率有关。有关论文在全国及国际会议和中华神经科杂志发表。进行了拉莫三嗪抗癫痫的临床观察及皮质发育异常与癫痫关系的观察等。完成了“中国残疾预防学”和"临床实用儿科学"中有关癫痫的章节编写。

c) 基础研究方面,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癫痫发病过程抑制性神经元的细胞水平的变化;用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癫痫发病过程GABA受体亚单位的mRNA改变;用Tunel末端标记技术研究了癫痫发病过程中海马细胞凋亡情况,并用双标记技术研究了凋亡神经元的化学性质;用离体海马及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培养法研究了马桑内酯及其他致痫剂的细胞毒作用。

d) 明确了柴胡挥发性物质成份的抗癫痫作用, 并在此基础上,用超临界CO2对柴胡进行了分段萃取,目前正进行各段抗癫痫治疗作用的研究。

e) 癫痫中心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已于1997年建立了癫痫中心,这是我国目前唯一有病房、门诊、咨询部、电诊断室及基础实验室的癫痫中心。目前该中心的诊疗水平已国内领先,如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成功率已>90%。负责我国国家癫痫中心筹建的医科院吴建中教授考察后认为这是目前国内功能最完整的癫痫中心,其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标志性成果:额叶癫痫及有关癫痫发作期改变的研究。额叶癫痫是临床上表现特殊、诊断困难的一种癫痫,廖卫平教授等同志1993年国内首次报道了额叶癫痫,并对其临床特征、发作期脑电图进行曲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随后建立了一系列观察和研究癫痫发作期改变及额叶癫痫诊断和鉴别的方法,对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该研究1995年获Sackler中国医师年度奖,廖f卫平教授并应邀到美国9所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后有关的研究已正式发表学术论文7篇,有关内容写入了两部专著,并推广到多家医院。

  我们将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不同柴胡成份抗癫痫作用及其机理研究,重点研究柴胡对细胞内电生理过程的影响,希望在中药的开发及其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方面能有所突破。同时继续癫痫机制的研究。


--------------------------------------------------------------------------------

(二) 脑血管病方向
1.承担国家八五、九五攻关课题、省科委重点课题、省五个一工程课题、市科委课题等。已完成古镇2185人的基线调查及每年随访,组织起镇政府及镇医院的联合领导机构,整顿了村一级卫生站,初步建立并健全了防治网络,并开始运转。古镇1996年被广东省卫生厅定为心脑血管病社区防治示范区,1997年被卫生部定为全国慢性非传染病社区防治示范点。前后共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12篇。有关成果经专家鉴定认为达国内先进水平并已获广州医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的"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害的特点及预防"已完成并已写出论文参加了全国神经科学会议交流。

3.参加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疗的协作研究,已完成第一阶段实验,正抓紧进入第二阶段。


--------------------------------------------------------------------------------

(三) 儿童神经病方向
 儿童神经病学在我国起步较晚,我们近年来在有关疾病的诊断、生化机制及分子生物学进行了系列研究,在色氨酸代谢及有关疾病中改变的研究方面曾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在国内外权威性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取得了较大的影响。部分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

 标志性成果:血、脑脊液中色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建立了一系列测定血、脑脊液中色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和精确度高,特异性强,观察指标全面、系统等优点,用于神经、精神科的有关研究,取得了不少新发现,1992-1994年曾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7篇,并在多家高等院校中应用,为神经精神科有关研究提供了一有力的工具,解决了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受到欢迎,获1995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先后完成广州市科委重点课题“脆性X综合征色氨酸代谢研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癫痫与精神分裂症单胺递质代谢的对比研究”,目前已在“中华神经科杂志”,“Epilepsia”等国内外杂志上正式发表论文10余篇。先后有十多个国家的学者来信索取论文。并推广到多家医院。

 我们将在下面几个方面深入研究:

1. 脆性X综合征的分子生物学诊断。部分研究的初步结果已写成论文,参加了国际会议。现准备进入较大宗病例的研究。 有关此病色氨酸代谢的研究结果也已总结成文参加了国际会议。
2. 准备就儿童多发性抽动与国外一研究所合作进行基因诊断研究。
儿童代谢疾病的生化诊断。

已获资质:
神经遗传与离子通道病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
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2008年)
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005年)
主要成果: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网址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05 GZBI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州生物工程中心 广州市人民政府生物医药工作组
粤ICP备161010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