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

团队名称: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整合生物中心
级别:  其他
研究方向:  中心的研究重点集中于搭建并完善多种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平台
所属领域:  医药生物技术
学术带头人:  吴东海
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联系人:  吴东海
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科学城国际企业孵化器A区三楼
Addres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cubator,
Guangzhou Science Park,China,510663
传真/FAX:86-20-32290606
电话/TEL:86-20-32290260
主管单位:  中科院
简介:
       整合生物中心本着营造这一研究氛围的宗旨,在与其他中心共同协作的基础上,整合多种互补的研究领域、资源、技术,以揭示生物系统的复杂性,致力于提高全人类的健康水平。整合生物学中心的研究覆盖生物研究的各个层次--从分子水平、到细胞水平、到组织与整体水平。中心的研究重点集中于搭建并完善多种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平台,包括:细胞水平检测技术,RNA干扰技术平台,高通量筛选技术,基因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等;并将其应用于阐明慢性疾病诸如代谢紊乱、肝炎的致病分子机理,实现疾病的准确诊断,寻找新型疾病药靶,以及进行高效的药物筛选工作。目前,整合生物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各领域:代谢疾病的致病机制及应对治疗;天然产物的药用研究与开发;传染病的诊断。
人员设备情况:
中心PI:吴东海  黄志伟  刘劲松  盛国庆
科研服务:

脂肪酸利用研究室
研究方向:
研究室致力于研究代谢性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等的致病机理,特别强调从脂肪酸代谢紊乱的角度研究探讨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室通过综合利用real time PCR、报告基因筛选、RNAi、二维电泳、基因芯片、转基因/基因敲除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从分子到细胞到组织乃至于动物整体水平的整合研究,为寻找疾病新靶标,探索有效的疾病预诊及防治策略提供基础。先后获得国家973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
人员构成:
目前研究组拥有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8名,研究助理6名。

核激素受体研究室
研究方向:
本研究室正利用核激素受体药物筛选平台来研究天然药物的药理作用,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发治疗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新药。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产物和中药资源,但因靶标与机理不明确,还没被国际医药界广泛的接受。核激素受体类转录因子的活性,是由其配体结合域和结构相异的分子配体结合而被控制。治疗代谢性疾病的天然药物和中药复方中,可能含有可以与核激素受体结合的分子配体。本研究室建立了简便、快捷与准确的技术平台:1)细胞杂交和报告基因表达药物筛选;2)表面等离子共振和高通量荧光偏振技术;3)脂肪和肌肉细胞功能分析;4)高脂饲料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综合为一个从生物体外到细胞水平到动物模型的新药机理研发一体化的特色系统。我们最近利用这个系统,发现数种天然药物和中药复方中部分有效成份是可以调控核激素受体活性的分子配体调节剂,提升了天然药物作为有自主知识产权治疗糖尿病新药的机理研究水平,为新药开发与专利申请建立创新和必须的技术平台。

结构生物学研究室
研究方向:
以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为主要手段,紧密结合新药研发,着眼于与人类重大疾病和重要生理功能相关的蛋白质及其复合体的三维精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重点研究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抑制剂的复合结构,进一步寻找具有基础理论意义或重要应用价值的突变体、复合物(体)或候选药物的先导化合物,阐明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抑制剂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分子作用机理,为药物的分子设计提供思路;同时,通过解析生物大分子的单晶结构,为设计小分子抑制剂提供一个分子水平上的模板。设备方面,拥有Oxford Diffraction Gemini X射线衍射仪, Akta 蛋白质纯化仪,GE Health PhastSystem 全自动多功能快速水平电泳系统和各种配套设施。研究室目前承担的课题有“人禽流感和流感病毒耐药机制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编号:2005CB523008)。
人员构成:
目前研究室有6位科研人员,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相关实验经验。

已获资质:
主要成果: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网址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05 GZBI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州生物工程中心 广州市人民政府生物医药工作组
粤ICP备16101073号-2